視頻 | 茶飲市場調查 新式茶飲火爆背後:“網紅力”仍需轉爲“品牌力”

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吳嬌穎 編輯/金璵璠

來源: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

新消費賽道的熱鬧,在2021年上半年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投融資密度前所未有,網紅品牌井噴,“第一股”爭搶激烈,同時,“翻車”頻率也不低。

賣棉柔巾的全棉時代、賣內衣的Ubras、賣奶茶的茶顏悅色,都想抓住女性消費者,卻都因冒犯女性之嫌,倒在了博眼球的“創意”營銷廣告上。

宣傳“零糖”的元氣森林實際含糖、宣傳高端的鐘薛高平平無奇、宣傳健康營養的小仙燉屢遭質疑,食品飲料品牌都倒在了虛假宣傳上。

爭着搶着衝刺IPO的“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新美妝國貨之光”完美日記、“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見光死”,股價一路下跌,市值不斷縮水。

在質疑中成長,邊“翻車”邊前進,難道是新消費品牌的宿命嗎?根源在於新消費品牌們正在批量複製一套網紅打法:選品類、講故事、定位高端、“主播帶貨+KOL種草+明星代言”的營銷三件套。然而,又兇又急的網紅打法,一邊導致品牌短板隨“翻車”暴露無疑,一邊也令消費者變得清醒,不再容易被“套路”。

同時,當新消費品牌進入後網紅時代,復購率低、同質化程度高、企業組織管理壓力大等問題也逐漸顯現,不管是想當網紅還是想長紅,各家都想在成功的或“倒下”的先行者身上,找到一套可行的方法論。

有人打規模戰、有人迷戀GMV銷量、有人模仿元氣森林造概念,被資本驅動的新消費賽道還在前赴後繼的品牌混戰中前行,短期內似乎仍難降溫。

網紅品牌,半年內花式“翻車”

如果說2020年新消費品牌的關鍵詞是“網紅”,那麼到了2021年上半年,網紅故事的關鍵詞就變成了“翻車”。

回顧近半年網紅品牌的“翻車事故”可以發現,問題多出在營銷上,其中輿論爭議最大的,一是涉及虛假宣傳,二是涉嫌冒犯女性、性別歧視。

疫情期間爆火的生活護理品牌全棉時代,今年1月發佈的一則卸妝溼巾廣告視頻中,一名年輕女子夜間遭尾隨,女子在尾隨者靠近時拿出全棉時代溼巾卸妝“變臉”,嚇跑了跟蹤者。這則廣告被指建立在女性恐懼之上,有鼓吹“顏值原罪論”之嫌。中國婦女報對此評論稱,被冒犯的廣大女性消費者不會爲侮辱性“創意”買單。

沒多久,新式內衣品牌Ubras涉性別話題的營銷文案也“翻車”了。Ubras與脫口秀藝人李誕合作的一則推廣文案中寫道:讓女性輕鬆躺贏職場的裝備。這則文案被指冒犯女性、“惡意太大”,還有違反廣告法的嫌疑,因爲廣告法規定“廣告代言人不得爲其未使用過的商品或者未接受過的服務作推薦、證明”。

無獨有偶,來自長沙的網紅茶飲品牌——茶顏悅色,也在2月因涉嫌物化女性被罵上熱搜。其周邊馬克杯上的廣告詞“來茶顏買奶茶的美女很多,如果你碰巧認識了一個,你可以小聲告訴我們的小夥伴:我撿了一個簍子”,以及茶包包裝上的“官人我要”,都被指是把“抖機靈”當創意,物化和不尊重女性。

如果說營銷文案中的“擦邊球”,還可以像品牌們道歉聲明中所說的那樣,解釋爲“措辭不當”“沒有把握好尺度”,那潮玩品牌泡泡瑪特被曝要求應聘者填寫“近期是否有生育計劃(限女性)”及計劃時間,則是把職場性別歧視直接與企業文化掛鉤,品牌形象受損更嚴重。

爲了製造賣點大打“概念牌”導致涉嫌虛假宣傳的“翻車”事件,多出現在食品飲料品牌身上。

一向以“零糖零脂”“健康放心,喝不胖”爲產品賣點的元氣森林,今年4月發佈致歉聲明稱,其此前的乳茶產品標識和宣傳中,沒有說清楚“0糖”和“0蔗糖”的區別,今後包裝將從“0蔗糖 低脂肪”改爲“低糖 低脂肪”。也就是說,此前該款產品宣傳“喝不胖”,實際是有糖的。此舉被認爲嚴重欺騙消費者。

緊接着,針對“網紅”燕窩品牌小仙燉的一則行政處罰被曝光,稱小仙燉在產品參數界面宣傳的即食燕窩原料、幹燕窩含量、商品產地、食品添加劑等10項指標與真實情況不符,被認定爲虛假宣傳。

6月,被稱爲中國雪糕界“愛馬仕”的國產高端雪糕品牌鍾薛高,也被曝虛假宣傳,被指向消費者收“智商稅”。單品最高價高達88元、黃牛代購價炒至200元的“網紅”鍾薛高,實際上在2019年,就兩次因發佈虛假廣告被罰款。比如,聲稱採用特級紅提的雪糕,實際上規則等級爲散裝/一級;宣傳只選用日本藪北茶的雪糕,實際上採用鳩坑、龍井、藪北樹等多種品種的茶樹鮮葉製成。這些都無異於直接撕掉鍾薛高的“高端”國貨標籤。

事實上,如今打“概念”牌的網紅食品飲料,因其普遍不菲的價格和尚未被市場認可的功效,往往無法擺脫“究竟是不是智商稅”的爭議,隨時存在“翻車”的風險。比如被資本捧得火熱的植物基食品,去年全球投融資金額超80億元,湧現了星期零、未食達、Green Monday、周子未來、Hey Mae等一大波新品牌,銷量卻始終不樂觀。

還有一些消費品牌,好不容易拿着招股書衝刺IPO了,卻很快被市場打回原形。“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上市3個月迎來股價大幅下跌;“新美妝國貨之光”完美日記母公司逸仙電商,上市後首份財報就暴露了對營銷的過度依賴,如今市值嚴重縮水;“奶茶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首日破發,高達300億港元的估值飽受質疑。

這種情況固然談不上實實在在的“翻車”,但對品牌來說,卻比能夠拿一紙致歉聲明公關的營銷“翻車”更難以料理。

消費者,沒那麼好“騙”了

新消費品牌營銷“翻車”頻率如此之高,與其慣用的“網紅”打法不無關係。

在英諾天使基金合夥人王晟看來,新消費品牌的網紅打法已經足夠模式化,以致於能夠被批量複製。

“上來先選一個品類,這個品類需要避開已經被大品牌佔領的頭部賽道,具有差異化,同時品類體量也不算小、增速比較快;然後打通供應鏈、拿下ODM代工廠,包裝要非常講究,最好能講故事;再佈局線上流量打法:一定要做直播帶貨,最好進大主播直播間,再投放各類平臺的KOL信息流,迅速擴大營銷規模。”王晟總結道。

“網紅消費品牌大多根基比較淺,本身沒有太多故事可以承載,但又需要靠頻繁的曝光來保持品牌露出,因此,它們天然地對捕捉熱點話題更加渴求與急切。” 上海博蓋諮詢創始合夥人高劍鋒向開菠蘿財經分析。

但如何恰當地利用熱點爲品牌製造曝光機會,其中的“度”是很難掌握的。這也導致了年輕的品牌們容易在“蹭熱點”的時候“翻車”。

以Ubras爲例,在其宣傳中,經常可以看見“表達自我”“忠於內心”“擺脫束縛”這樣的詞句,目的也是通過契合年輕一代女性自我覺醒的主張,在理念上博得用戶好感。不過,性別話題的社會語境複雜,Ubras的‘讓女性輕鬆躺贏職場的裝備’文案,或許本意在強調女性在職場也可以保持穿衣舒適,但“躺贏”在互聯網語境下的多重含義,無疑觸碰到了許多女性用戶的雷區。

儘管Ubras在引發爭議後迅速發佈致歉聲明,並第一時間下架了相關內容。但這無疑讓品牌形象大打折扣,甚至遭部分消費者抵制。

在高劍鋒看來,國內消費者羣體乃至整個社會輿論對品牌的包容度,相較於歐美,實際上是更大的。“比如國內某些品牌營銷上涉嫌冒犯女性、性別歧視,道歉了就過去了,過一段時間後照樣賣得很好。但如果在一些歐美地區,這種污點會持續地遭到一些民間組織的抵制。”

Ubras在今年618依然賣出超3個億的GMV,穩居天貓內衣品牌實時銷量TOP1。因虛假宣傳被指欺騙消費者的鐘薛高、元氣森林,如今照樣位列銷售榜榜單,頻繁出入大主播直播間。

包括營銷“翻車”在內的“黑歷史”,雖然不影響“網紅”品牌繼續賺錢,但品牌形象的受損是無疑的。

一位業內人士認爲,許多品牌營銷“翻車”的外因,或是爲博眼球、蹭熱度而營銷過度,導致輿論失控。但某種程度上,營銷風格也反映了一個企業團隊、創始人以及品牌的價值觀。“頻繁翻車,就是在透支品牌信用額度。”

從過往的事件來看,一旦“翻車”引發輿論爭議,“定價過高但產品平平無奇”“定位高端但技術含量過低”等網紅消費品牌長期被詬病的問題,會被再度搬上臺面。

間接令新消費品牌“翻車”的“高端”,其實是它們的必然選擇。

高劍鋒認爲,一方面,高端意味着定價高、毛利率高,面對投資者,品牌可以把故事講得更性感;另一方面,高端品牌通過區隔消費人羣,爲目標受衆創造了一種身份象徵,“我消費得起,說明我時尚,同時我有一定的經濟實力。”

王晟向開菠蘿財經表示,網紅消費品牌就是通過大量補貼銷售和低價銷售來拉動GMV,低毛利產品溢價能力差,打動不了投資者,也無法打通線下渠道。“線下終端要賺錢,中間批發商也要賺錢,定價倍率不超過3倍,商業模式根本跑不通,比如門檻相對較高的電子消費品等。”

然而,當下的消費者,對上述批量複製的網紅打法已經審美疲勞,而頻繁“翻車”暴露的品牌短板與產品問題,也讓部分理性消費者開始思考,定位高端的產品究竟配不配得上過高的價格。

“日常消費品的原料成本、技術成本、供應鏈成本都不高,大部分錢都花在了營銷上。就像完美日記,我花能媲美國際大牌的錢,買回來一個平平無奇的產品,難道是在幫品牌給網紅打工?”一位消費者反問道。

說白了,被資本“拔苗助長”的網紅品牌尚未建立起真正的品牌價值,而消費者卻沒那麼好“騙”了。

網紅消費品牌,有沒有未來?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網紅品牌的短板效應開始顯現了。

“頭部的網紅消費品牌,往往採用單點突破的策略,比如靠某一款產品、靠代言人、靠名稱概念,同時,它在別的方面會存在很明顯的短板,未來必定會暴露出來。”高劍鋒用“木桶理論”來解釋這個問題。

換句話說,新消費賽道在資本的加熱下,經歷了網紅的生命週期,接下來不得不面對降溫後的殘酷考驗。

那麼,進入後網紅時代,新消費品牌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新鮮度無法延續、復購率低,是目前大多數網紅消費品牌面臨的首要難題。

王晟指出,品牌在前期大量砸錢做營銷,目的就是降低復購成本,但如今消費品的復購情況不理想,意味着投資者和品牌最初設定的邏輯不成立。在他看來,箇中原因複雜,可能是技術不夠先進、產品不夠完善、定位不夠準確,也可能是某一品類本身就不存在高復購率。

更嚴重的是,在足夠成熟的供應鏈庇護下,極少有消費品牌能夠靠技術、產品、供應鏈,建立起壁壘和護城河,導致消費品類同質化程度高,極容易被複制,賽道“內卷”嚴重。

“作爲早期投資機構,我們投新消費,一定會先看產品和供應鏈,比如門檻相對較高的電子消費品,否則就會陷入資本的惡性競爭,比誰砸的錢多。”王晟坦言。

高劍鋒認爲,除了上述問題,新興網紅品牌成長起來之後,其創業團隊也一定會遇到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對的組織管理壓力。“很多網紅品牌的消退,到底是基礎管理能力出了問題,還是網紅的打法不顯靈了,很難講得清。”

當網紅打法的弊端逐漸顯露,有些品牌稱自己不想當網紅,但也想從網紅品牌們身上總結出一套可長紅的方法論。

“現在新消費迷信‘衝量’,覺得GMV上來了,消費者就會信任品牌、忠於品牌,未來的復購成本會大幅度降低,就可以統治品類,再去轉化私域流量。”王晟向開菠蘿財經分析,這套故事模板,對於大部分消費品、消費平臺以及消費市場,都很難完全走通。

但收效快的網紅打法,又是新消費品牌不得不走甚至事半功倍的路數。

在王晟看來,元氣森林是網紅消費品牌裏打法最紮實的,線下鋪貨與線上營銷結合,不斷優化模型形成自洽。“很多品牌也想複製元氣森林的打法,尤其是食品飲料這種典型的快消品,但很難完全複製。” 王晟解釋說,因爲時間窗口過了之後,這樣的打法紅利已經被大幅度稀釋了,資本也不支持品牌減速前行。

新消費賽道足夠龐大,其中還可以劃分出更多精細的品類,從網紅到長紅,基本不太可能找出一套“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論。

多位投資人和分析人士指出,在入局門檻低、技術和供應鏈都無法築起護城河的新消費賽道,品牌要想從網紅到長紅,首先必須實現兩個效應:一是品牌效應,二是規模效應。

挑戰者資本合夥人周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解釋品牌效應:品牌可以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就是能不能提供溢價,在消費者心目中能否形成心智產權。“比如提到氣泡水,你可能會想到元氣森林。”他認爲這就是認知和品牌。

而規模效應是爲了佔領市場,體量越大、估值越高。最典型的案例是茶飲賽道,喜茶、奈雪的茶、樂樂茶等頭部巨頭,都在拼速度和規模。

“一個新消費品牌的必經之路,就是去複製自己,一直到這個品牌真正能夠靠產品實現突破,或者是完成全國性的佈局規模,對互聯網流量的需求才會下降。“高劍鋒認爲,當初大打功能性飲料牌的元氣森林是這樣,現在新崛起的咖啡品牌Manner也是這樣。

在王晟看來,未來一兩年,新消費品類還會持續熱鬧下去。“賽道過熱、盲目投資,會讓許多品牌逐漸消亡。但賽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市場從供給不足轉向供給過剩,‘人找貨’變成‘貨找人’,消費者擁有了絕對的選擇權和主導權,也一定會有能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新品牌崛起。”

*題圖來源於視覺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