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球多國債務規模創紀錄,會帶來什麼影響?

新冠疫情已將全球政府債務規模推至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超過了世界年度經濟產出

各國政府,尤其是發達國家政府,正在增加借貸,這也是爲了消除疫情造成的損害。受到了新經濟思維影響的支持者認爲增加借貸,可能會助推全球經濟增長,扭轉之前的低迷。但如果無法起到有效作用,這些債務便只能通過通脹、高稅收甚至違約來解決。無論如何,在當前鉅額債務之下,市場似乎對其毫不擔憂這是前所未有的。 

據報道,美國政府的預算赤字將連續第二年達到3萬億美元。目前市場對通脹的擔憂高企,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經跌破1.30%,部分原因是美聯儲對加息持謹慎態度。

日本政府的債務即將超過1萬億日元,公共債務總額超過GDP的250%,但即便如此,日本每年的利息支出還不如上世紀80年代中期多,當時公共債務約爲GDP的三分之二。

長期以來的“債務冠軍”希臘不斷增發國債,希臘國債收益率甚至低於美債收益率,但投資者依然買賬。就連印度等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在強調增加政府借貸的好處。

IIF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政府債務佔全球GDP的比例從疫情前的88%上升至105%。政府債務總額今年可能再增加10萬億美元,達到92萬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長源自發達經濟體。各國政府都決定抓住機遇,通過支出走出低迷。刺激措施不僅是爲了消除衰退,也爲了長期的經濟復甦。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研究員、信用評級公司標普全球前首席經濟學家保羅·謝德(Paul Sheard)稱:

“世界已經變了。我們不需要擔心債務。”

新的經濟思想鼓勵政府大舉借貸。全球化、人口老齡化等使得當前世界儲蓄龐大,創造了投資條件。這些儲蓄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爲了避險,投資者不惜代價地購買安全資產,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的債券。

政府債務成本越低,規模就越容易膨脹。美國以積極的政府借貸引領世界,爲疫情復甦提供動力。甚至在今年的刺激措施出臺之前,國會預算辦公室就預計,到2021年底,聯邦債務將達到GDP的102%,爲二戰後的最高水平。

摩根大通經濟學家認爲,即便是美國大舉借貸,也不會對全球儲蓄總額造成多大影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全球儲蓄總額每年超過25萬億美元,近幾十年來,全球儲蓄總額上升,壓低了借貸成本。

批評人士,美國支出過多,可能導致經濟過熱,通貨膨脹和利率持續上升。美國國債收益率上升和美元升值也可能給擁有高額美元債務的發展中國家帶來麻煩。

英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前成員、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名譽教授查爾斯•古德哈特(Charles Goodhart)警告稱,低成本借貸的全球儲蓄潮在未來幾年可能會消退。他表示:

“政府以前做得不到位,這次他們會做過頭。”

經濟學家一致認可,政府債務不可能永遠上升卻不造成任何問題。如果債務成本不高,高水平債務或許是安全的。

不過,分析師也提到,鉅額國債並不一定會造成惡性通貨膨脹。二戰後,通貨膨脹曾幫助美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減輕了債務負擔。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教授、歐洲最著名經濟學家之一保羅•德•格勞威(Paul De Grauwe)表示,債務可持續性的關鍵在於利率與增長之間的關係。只要一個國家的增長速度超過其支付的利率,總體負債率就會自然下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