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商務部:海運供需失衡直接影響全球貿易,海運企業應着眼長遠

貿易環境的變化恰恰是中國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更好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提升競爭力的機會和動力。

後疫情時代,我國外貿的增長勢頭能否維持?

7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商務部綜合司司長郭婷婷介紹,總的看,上半年商務運行快中趨穩、穩中向好,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新貢獻。其中,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上半年,貨物進出口18.1萬億元,進出口、出口、進口同比分別增長27.1%、28.1%、25.9%,兩年平均增長10.8%、11.3%、10.3%。

但隨着全球疫情防控逐漸進入常態化,疫情相關物品的貿易需求減弱,許多製造業國家重新啓動生產,是否會對我國外貿出口形成結構調整壓力?

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表示,今年以來,隨着疫苗接種進度加快,部分國家已經出現經濟回暖,生產逐步恢復,這對中國外貿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

一方面,我國出口會面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另一方面,各國恢復生產也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生產設備,對我資本品、中間品需求明顯提升。今年前6個月,消費品出口佔比有所回落,但是資本品、中間品出口佔比達到了76.7%。這個比重高於去年全年2.5個百分點。”李興乾說,貿易環境的變化恰恰是中國外貿產業鏈、供應鏈更好適應國際市場需求,提升競爭力的機會和動力。

李興乾表示,我們期待世界各國儘快迴歸正常生產秩序,密切貿易往來,共同爲世界經濟注入活力。

上半年外貿表現優異是需求牽引供給

郭婷婷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外貿市場主體活力明顯增強。有進出口實績企業47.9萬家,增長8.1%。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35.1%,高於外貿整體增速8個百分點。 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28.6%,市場採購出口增長49.1%,海外倉超1900個。

對主要貿易伙伴也實現較快增長。對東盟、歐盟、美國進出口分別增長27.8%、26.7%、34.6%。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7.5%。商品結構更趨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9.5%,佔比提高到59.2%,其中,汽車、機牀、家電出口分別增長101.4%、39.6%、35.8%。服務貿易創新發展。1~5月服務進出口1.9萬億元,增長3.7%。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佔比提升至46.4%。

李興乾說,以人民幣計,1~6月中國外貿進出口增長27.1%,規模創歷史新高,這是全球範圍內供給與需求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最關鍵的,是需求牽引供給。“全球疫情暴發以來,中國外貿在服務保障各國人民生產生活的創造性實踐中,綜合競爭力得到進一步錘鍊和成長。疫情導致國際市場出現了巨大的供需缺口,中國外貿供應鏈體系能夠快速適應國際市場需求變化,及時提供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各國各地區防疫和生產生活需要。”李興乾稱。

據李興乾介紹,作爲負責任大國,中國已累計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超過3000億隻口罩、37億件防護服、48億人份檢測試劑盒,對外提供的疫苗也已經超過6億劑,爲全球抗疫鬥爭持續作出重要貢獻。同時,服務於各國民衆居家辦公和生活需要,中國外貿企業充分調動生產資源,提高研發設計水平,加強產品質量監控,出口了大量的優質消費品。

“從我們近期監測的情況看,約40%的外貿企業新簽出口訂單同比增長。預計外部需求回暖、國內經濟穩中向好將繼續支撐我國外貿發展。”李興乾稱:“但隨着去年同期基數逐步抬高,下半年外貿增速將有所回落,外貿發展仍面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全球疫情起伏反覆、世界經濟脆弱復甦。原材料價格高企、海運物流不暢等問題進一步擠壓外貿企業利潤空間,也影響企業接單意願。”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劉向東也對第一財經記者稱:“如果下半年全球需求不能持續擴張,尤其是疫情相關物資的需求減弱,我國出口會面臨一種結構上的調整壓力。從供給側來說,如果海外疫情有所好轉,比如一些從事低端製造業的國家能夠重新啓動生產,那麼其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也會對我國的同類產品形成一定擠壓作用。”

李興乾稱,目前,我們正在密切跟蹤外貿形勢變化,下半年將重點圍繞企業面臨的突出困難和問題,會同相關部門和地方研究出臺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切實降低外貿企業綜合成本。我們將以創新爲動力,堅定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增強外貿綜合競爭力,讓外貿產業基礎更加穩固、發展動能更加強勁、循環渠道更加暢通,更好地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海運物流不暢如何解決?

對於近一年來外貿海運市場出現愈演愈烈的“貨櫃荒”,海運價屢創新高的現象,李興乾認爲,當前,“箱思”“箱愁”是中國外貿企業共同的心病,已經成爲制約國際貿易正常開展的瓶頸問題。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的背景下,中國外貿積極服務各國抗疫工作、保障生產生活需求,有力支持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暢通運轉,增強了各國戰勝疫情、恢復經濟的信心,在國際貿易領域發揮着“穩定器”作用。最近一年多來,國際海運領域供需緊張的局面一直持續,近期集裝箱運力、運價問題依然嚴峻。地方反映,訂艙難、運費高,外貿企業的經營成本大幅增加。廣大外貿企業意見強烈,特別是中小外貿企業負擔尤爲沉重。

劉向東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外貿物流通關的確仍存在一些梗阻,比如集裝箱“一箱難求”的情況現在雖然有所緩解,但各個港口間的聯動合作仍因爲疫情產生很大不便,這就會造成外貿物流企業在運送貨物的過程當中增加成本和時間。到下半年,如果這些情況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整個外貿的形勢肯定會受到一定壓力。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穩外貿面臨的實際困難。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等相關部門一直在密切跟蹤海運問題,在推動提升集裝箱產量、保障運力以及加強價格監管等方面開展了系列工作,指導各地出臺相應舉措積極應對。急企業之所急,我們將進一步加強部門協作,共同做好海運領域相關工作,助力外貿企業應對當前困難。”

李興乾表示,我們注意到,海運供需失衡問題直接影響全球貿易,最終影響各國消費者切身利益,而船公司高額利潤已經引發多方關注。作爲開放經濟體,我們堅定支持各國各類企業“生意興隆通四海”,同時提倡做生意必須講誠信,互利共贏是貿易之本。我們希望,海運企業應着眼長遠,珍視亞洲市場機遇,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外貿企業建立長期穩定、互利共贏的合作關係,共克時艱,更好暢通國際貿易循環。我們提示海運、貨代等領域商協會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督促行業內企業合法合規經營。同時,呼籲各國加強國際合作和信息共享,攜手維護國際物流秩序、促進國際供應鏈暢通運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