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基金經理懟保險資管投機 頻繁申贖增加成本爲哪般?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向來是各路資金博弈追逐投資收益的戰場,險資作爲長期“大資金”,每一次動向都格外受到市場各方關注。

近日網傳,中海基金基金經理彭海平怒懟某保險資管機構,其稱該機構短期內申購、贖回大量中海可轉債基金,留下10%、甚至20%的贖回衝擊。

言論一發,備受關注。有業內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彭海平所說“保險資管機構”可能與頭部保險機構中國太平方面有關。不過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致電太平養老方面,對方經瞭解情況後回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我們通過跟中海基金聯繫,得知此事並不屬實,跟太平養老無關。”

截至發稿,尚無更多證據顯示彭海平所述保險資管機構具體是哪一家。

不過險資是否如網友所言“如散戶般”操作,是否違規?多位險企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種操作在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中並不鮮見,主要是爲了減少風險敞口。對於保險資管機構來說幾千萬資金很小,但對基金經理來說是很大的規模衝擊。

他們同時指出,近期市場受到“雙減”政策衝擊,昨日諸多機構均在減倉,彭海平所述保險資管機構猜測主要是爲了減少風險敞口,預計如此操作,保險資管大概虧5-6個點,即使是正常的減倉避險,其也要付1.5%的贖回費。

基金經理怒懟頻繁申贖“投機”

據彭海平描述,“該保險資管機構在7月22日申購了2200多萬中海可轉債基金,7月23日再次申購1500多萬,而在不到5個交易日內其又贖回2200萬。”

同時彭海平指出,“這已是該保險資管機構第三次在我這投機,給我留下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的贖回衝擊。”

對於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打電話向彭海平求證事實原委,其電話截至發稿仍處於關機狀態。

據記者查詢東方財富網,截至7月27日,彭海平所掌管的中海可轉債債券A(000003)已下跌2.25%,單位淨值爲0.87元。截至2021年二季度,該基金股票佔淨比爲18.06%,債券佔淨比爲115.73%,現金佔淨比爲4.82%,淨資產共計1.55億元。

從其持倉情況來看,其重倉股票主要爲中信證券、東方財富、財通證券、興業銀行華泰證券浦發銀行,持倉佔比分別爲5.26%、4.17%、3.69%、1.96%、1.91%、1.91%、1.07%;重倉債券主要爲長證轉債、國君轉債、蘇銀轉債、光大轉債、杭銀轉債、華安轉債、財通轉債,持倉佔比粉筆爲23.16%、22.47%、15.58%、14.4%、11.94%、9.38%、9.03%。

中海可轉債債券A(000003)成立於2013年3月20日,此前由基金經理江小震管理,2018年9月12日變更爲彭海平管理。

資料顯示,彭海平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爲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專業碩士。自2009年7月進入中海基金工作,歷任金融工程助理分析師、金融工程分析師、金融工程分析師兼基金經理助理。

頻繁申贖“如散戶般”操作是否合規?

險資向來以穩健聞名,如此像散戶般的操作是否常見?據一位中型險企權益投資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保險資管機構這樣申購,對基金經理操作確實影響挺大,這在險資中極爲少見,但並不違規。”

但另一業內人士則認爲,“這種操作在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中並不鮮見。對於保險資管機構來說,幾千萬資金規模其實很小,其動輒操作既是上億資金規模,幾千萬資金佔其比例非常小,但對於基金經理來說是很大的規模。”

同時,據一位私募機構研究員指出,“險資如此操作違背了投資規律,其近期申購、贖回的投資收益可能都不夠流動性不足帶來的衝擊成本。”

“最近市場波動大,這就是個小插曲。”據一位險企固定收益投資經理指出,“像這樣操作的保險資管機構並不少,主要是爲了減少風險敞口,預計上述保險資管機構如此操作大概虧5-6個點。即使是正常的減倉避險,他們也要付1.5%的贖回費。”

對於上述保險資管機構短期內申購、贖回的原因,此固定收益投資經理解釋道,“上週市場行情較好,但這周‘雙減’政策對資本市場情緒衝擊很大,昨天很多機構都在減倉。可轉債基金彈性和權益基金差不多,這兩天中海可轉債基金產品淨值下跌了5%,如果繼續下跌的話,贖回也很正常。若基金經理覺得有衝擊亦可限購,在我看來其基金主要還是偏工具型產品。”

據一業內人士對記者稱,“做可轉債跟做股票比較像,現在市場波動很大,此番操作也很正常。險資是衆所周知的穩健資金,其大部分資金較爲穩定,但也分倉位,小部分資金是波動和具有彈性的,只是這小部分資金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就是很大的規模資金。”

近日,“雙減”政策落地,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九個“嚴禁”十五個“不得”,全面規範校外培訓,爲中小學生減負。

該政策重點針對“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嚴禁隨意資本化運作,不能讓良心的行業變成逐利的產業”等問題,對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後服務水平、全面規範校外培訓行爲等方面作了部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