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來源:吳曉波頻道(ID:wuxiaobopd)

文/吳曉波

在今天的中國商業界,有兩句話常常被年輕創業者掛在嘴上:

一句是“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另一句是“一切的商業模式都可能被改變”。

這兩句話,讓我想起了100多年前尼采的思想:“重估一切價值”。

當這樣的語式在一個時代或者一個社會中流行,意味着這個時代在思想革新和商業革新上,正處於激進時期。

有人會問,爲什麼今天,所有生意都值得重新做一遍?一切的商業模式都可能被改變?根本原因還是兩點,一是技術革命,二是消費特徵的改變。

有不少企投會的同學是在各個城市開4S店的。在過去,他們的生意一直非常安穩。但是今天,他們突然焦躁不安,因爲汽車行業的4S店模式有可能被顛覆了。

01

世界上第一輛四輪汽車發明於1886年。1900年前後,歐美出現了集銷售和服務一身的汽車經銷商,也就是今天4S店的雛形。

對於城市中產家庭來說,有房有車是兩個標配。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一個家庭要買一輛汽車,起碼要花掉至少5年的收入,它是一件特別慎重且帶有儀式感的事情。

今天全中國有3.4萬多家4S店,分佈於城郊,佔地幾百、幾千平米,裝修豪華。所謂的“4S”,指的是整車銷售(Sale)、零部件供應(Sparepart)、售後服務(Service)和信息反饋(Survey)。不過,4S店這一詞卻是中國人獨創的。

那麼有人問,4S店又是如何盈利的呢?

實際上,汽車整車製造商把車交給4S店,所給出的利潤只有4%至6%。不高的利潤空間意味着4S店會做兩件事:一是降價甚至虧本出售庫存車型或者衝量車型。二是緊俏車型加價賣。比如買雷克薩斯ES要加價數萬,奔馳大G甚至能加價幾十萬。

第一種情況,4S店通過低價銷售,完成銷售指標,可以獲得汽車廠商的業績獎,而爲了填補純賣車的成本窟窿,4S店會出售高利潤且非標準化的商品:精品周邊。這就好比淘金者沒挖到金子,最後靠賣鐵鍬賺了錢;院線放電影不怎麼賺錢,盈利大頭卻是飲料和爆米花……

所以今天你去買一輛新車,銷售顧問會操着標準的話術,問你要不要貼個膜,要不要鋪上全車腳墊,或者添置一個行車記錄儀,升級一下內飾和音響……這些周邊產品如果是4S店自行採購的話,利潤就沒底了,價值幾千元的裝潢能賣出上萬的價格。消費者無法拒絕,因爲一般情況裝潢和車是捆綁銷售的。

再接着,你要給新車上保險、做按揭貸款,4S店會把你引到他們合作的銀行和保險公司辦理業務,從而能拿到10%至15%的返點。所謂“羊毛出在羊身上”,金融服務費、上牌手續費等額外服務項目自然免不了。

4S店第二大賺錢項目是售後維修保養。其中有工時費,有更換零部件費用,毛利率高達30%至50%。而如果你開着一輛中高檔轎車的話,一旦某些零部件損壞,拿去4S店維修,價格甚至是街邊修車鋪的十倍。

儘管不合理的收費、隨意的車價會在一定程度上損害車企的品牌形象,但廠商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爲4S店不僅能幫助廠商迅速鋪開廉價的渠道網絡,而且還充當了“金融緩衝池”,即4S店每一次的進車,都爲廠商帶來鉅額的現金流,風險(賣不出去的庫存)則由經銷商承擔。

這就是在中國汽車行業運轉了20多年的銷售服務體系,它既提供了一條龍服務,也因凌駕於消費者之上的姿態引起爭議。

02

但突然有一天,有個不遵守規則的瘋子,硬是加入了這場遊戲,說自己不需要經銷商也能賣車。

它就是特斯拉。也正是從特斯拉開始,幾乎所有的新能源汽車都繞開了4S店,採用直營的方式:把汽車放到商場、零售門店,甚至機場來進行展示,人哪裏多,車往哪邊跑。

一位購買了新能源車的同學和我說:“試駕不需要白天跑到4S店,工作人員會在你下班的時候上門服務,提車、維修保養可以去城郊的大型的交付售後中心。”

這種新情況,來自需求和技術上的改變。

在以往信息不透明的時代,買車的都是高收入羣體,他們需要“權威”和“官方”的一條龍服務,4S店和車企佔據強勢地位。而今天,中國中產階層崛起,汽車行業出現了買方市場,信息透明化、互聯網又深刻影響了用戶消費習慣。

在技術上,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相比,更像一臺巨型移動手機。所有功能、配件、服務都可以標準化、透明化,價格也是全網統一。消費者當然可以做一些配置上的個性化定製,不過只需在手機屏幕上就可以實現。

甚至還出現一種基於場景需求的生態:看好一輛車,用支付寶下單,甚至不需要親自提車,廠家會包郵送到家,保養維修也有上門服務。甚至喫頓早餐,喝杯咖啡,也可以通過系統中的預約功能,這背後是無數連入生態平臺的商家。

你看,互聯網思維在售車、服務、用戶數據等方面,都把4S店模式顛覆了。

和其他行業一樣,販售模式的改變來得異常突然和迅猛,4S店模式也出現明顯頹勢。2020年,全國新入網經銷商共2362家,關店3098家,淨減738家。

品牌車企並非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上汽大衆就“兵分兩路”。燃油車仍然在4S店銷售,而部分新能源車型入駐大型商場,搭建展廳。廣汽豐田推出了“雲端直銷”,消費者可以通過豐田的官方App完成選車、下單和文件簽署的全流程。

這場新零售革命並非只在中國發生,在國外似乎更爲激進。

前段時間,車友圈傳出本田計劃關閉大部分澳洲4S店,轉向“中心-輻射模式(hub and spoke)”。中心,即保留少部分經銷商以滿足部分服務需求。輻射則指商場、體驗中心等渠道。

在本田澳洲的官網,已經打出了“無論去哪兒,價格都一樣”的標語,旨在實現價格統一的官網購車模式。另一個汽車品牌,德國奔馳,也傳出計劃在2022年陸續關閉澳洲的經銷網點。

有意思的是,大衆的經銷商數量是最多的,豐田經銷商的庫存比是最低的。晚於大衆進入中國市場的本田,卻在1998年開啓了4S店模式的先河。而奔馳在歐洲普遍被稱爲“梅賽德斯”——品牌名源自其大經銷商耶裏內克女兒Mercédès的名字。這四家車企和經銷商的關係或淵源最深,卻率先做出了變革。

03

汽車行業的“新零售革命”在技術上其實不難實現,難的是那套基於車企和4S店的利益分配模型和服務模式。比如在美國,爲了保護經銷商的利益,車企通過遊說的形式,促使亞利桑那州、得克薩斯州和新澤西州頒佈法令禁止汽車直銷。

其實所有商業模式變革的背後,都是利益和效率推動的。

如果你是某個行業的經銷商或渠道商,要仔細思考一個問題:一件商品從生產線到達消費者手裏,你作爲中間的環節,有沒有在利益和效率兩個方面,爲你上游的廠家和下游的消費者創造價值?

如果有,你就有活下去的理由;如果沒有,你所處的行業已經或者即將爆發一場革命,就如同今天的4S店,它或許不會迅速消亡,但至少是一場虎口脫險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