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文图/记者王磊 陈岩)“李站长,您看,我这些改良后的牛多壮实,今年开春才下的牛犊子,几个月就这么大了。”

7月27日,在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一处夏牧场,牧民木热勒·扎尔万对水磨沟区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高级兽医师李国庆说。

“好得很,老哥,这两天天气热了,要多给牛喝水,防止牛中暑。”李国庆说。

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涝坝沟村位于水磨沟区最东部,距离市区25公里,是哈萨克族纯牧业村。

近年来,水磨沟区农业农村局“访惠聚”工作队派驻该村,以牲畜品种改良技术为突破口,指导广大牧民提升科学养殖能力、鼓励支持扩大养殖规模、全程实施动物免疫与牛羊保险,助力牧民增产增收。

组成肉牛品种改良技术小组

“李站长,今年我的牛又下了四头小牛犊。一头小牛犊可以卖1万多块钱。”今年51岁的木热勒·扎尔万指着牛圈里的一头小牛犊说,他今年光养牛就有5万元收入。

木热勒·扎尔万家里养了14头牛,去年有能繁母牛6头,下了4头小牛犊。

木热勒·扎尔万告诉记者,以前养的新疆土牛,个头小,产肉量低,改良后的牛,个头大、产肉量高,比土牛产肉量高一倍左右。

同样,牧民巴合斯·斯兰木家养了8头能繁母牛,每年在村,年底可增收4万元。

他逢人就说:“工作队办事又好又实在。”

水磨沟区涝坝沟村是哈萨克族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发展缓慢。

工作队驻村以来,通过走访了解,发现该村饲养的肉牛大多为当地土黄牛,品种退化,每头牛出肉不高,并且饲养周期长,经济效益低。经工作队充分调研,认为牧业村养牛效益好、见效快、收入稳定。

工作队以高级兽医师李国庆为组长,组成肉牛品种改良技术小组,引进西门塔尔肉牛冻精,配备了液氮及冷配器械,对全村土黄牛免费实施西门塔尔肉牛冻精冷配技术,大力提高了土黄牛受孕产犊率。在同样饲养条件下,改良牛饲养周期减少三分之一,多产肉50-150kg,每头增收达4000多元。

新技术促进肉羊养殖产业发展

正在李国庆现场指导木热勒·扎尔万做好夏季养殖的同时,涝坝沟村牧民巴哈提·努尔主动过来打招呼。

“我的羊现在也好的很,估计今年秋季,又能增添一笔收入了。”巴哈提·努尔说。

巴哈提·努尔有300只羊,其中有萨福克羊80只。每年秋季,他就会卖掉200只羊,留下生产羊,一年保守收入在15万元以上。

能有这么多收入,功臣就是萨福克羊。

水磨沟区农业农村局从2015年开始实施《引进优质肉羊和多胎羊跟当地羊杂交改良推广应用项目》。经三年杂交改良实验,最终确定用引进的萨福克公羊与本地经常饲养的巴什拜母羊、阿勒泰母羊采用同期发情技术进行配种繁殖。

经此技术培育的杂交一代羊具有适应性强、体躯强壮、背腰平直,颈长而粗,胸宽而深,后躯发育丰满,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抗病强、产肉多、肉质好、尾巴小等特点。

李国庆说,杂交成年公羊体重可达110-130 公斤,母羊60-90 公斤,产羔率100%,比本地土羊产肉提高6-10公斤。

“这些年,口袋里有钱了,儿子结婚,房子和车都给买了。”巴哈提·努尔笑着说。

2018年以来,石人子沟街道共引进200只种萨福克公羊,与当地母羊杂交后,产羔600只,多出肉6万公斤,牧民直接增加收入300万元。

截至目前,水磨沟区石人子沟街道存栏萨福克公羊与巴什拜母羊、阿勒泰母羊杂交改良羊近万只,有力促进了肉羊养殖产业增产增收。

水磨沟区农业农村局驻涝坝沟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师水利说,牲畜品种改良是一项长期的富民工程,他们将以产业振兴为主,通过科学养殖和精细化管理,巩固和扩大黄牛改良成果,成为牧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目前,涝坝沟村全村常住人口112户534人,成立有养殖合作社3家,养殖户70多家(其中20余家为养殖大户),拥有草场11万多亩,养殖牛1千多头、羊1万多只、骆驼60多头。

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