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本遊戲自吞苦果,《青簪行》成影視流量模式轉折點?

騰訊視頻的S+級項目《青簪行》,因頂流明星的倒下,將導致數億投資打水漂。流量明星又一次給影視行業敲響警鐘。

又一部大投資+頂流+大IP,因明星倒下,導致數億投資打水漂。

吳亦凡事件後,“《青簪行》還能播嗎”迅速登上熱搜。作爲主演的吳亦凡被刑拘,導致其所有鏡頭被刪除。目前,電視劇《青簪行》的官方微博刪得僅剩一條消息。

這部騰訊視頻的S+級項目,按以往標準投資至少在3億元以上,卻忽然成了燙手山芋。無論AI換臉還是換人重拍,成本和難度都不小。《青簪行》極有可能像之前那些因主演劣跡事件影響而無法播出的劇集一樣,損失慘重。

“用流量明星本身就有風險,投資方從天堂到地獄,只需要一部劇。”一位北京電影工作室合夥人感嘆,這些年因藝人劣跡而無法播出的劇屢見不鮮,“唯流量論”早就出了問題。

2018年,投資5.8億元的《巴清傳》因女主角范冰冰的陰陽合同事件、男主角高雲翔涉嫌性侵案件而無法播出。2019年,《巴清傳》換人重拍,光補拍就花費6000萬元,但播出時間依然遙遙無期。該劇投資方唐德影視更是遭受重創,連續三年虧損,徘徊在退市邊緣。

此次《青簪行》背後資方是企鵝影視、新麗電視和鳳凰聯動影業,對應的是三家上市公司騰訊控股閱文集團鳳凰傳媒。該合夥人認爲,大股東騰訊還有遊戲等其他業務支撐,不至於被拖垮。但新麗傳媒屬於又一次“踩雷”,2019年,其投資出品的兩部影視劇《情聖2》《渴望生活》就因主演吳秀波出軌事件無法播出,導致元氣大傷。

知名編劇汪海林多年來一直抨擊影視行業的“唯流量論”,並在吳亦凡事件後發聲,“整個影視行業的創作生產機制、購銷機制,都需要一場深刻的改革。改革意味着有人的利益會被重新建立,要觸犯一些利益集團的利益。”他在微博中直言,有幾位頂流藝人也在雷區範圍,隨時可能出問題。

流量藝人一次次讓資本吞噬苦果。興起於2014年的流量明星,短短几年攀到高峯,片酬動輒過億早已不是祕密。作爲演藝圈風險極高的分支,流量明星已經一次次給影視行業敲響警鐘。

流量經濟的爆發

播放量從來都是判斷一部作品是否受歡迎的重要參考,但自從中國影視劇的投資方變爲互聯網大廠之後,汪海林發現,遊戲規則變了。

互聯網公司參與投資影視劇後,大數據、大IP和流量成了制勝法寶,它們可以依靠數據優勢碾壓專業。汪海林曾在《我與流量的戰爭》演講中,抨擊互聯網平臺的壟斷性。平臺既是製作公司、經紀公司、發行公司,又是播出平臺,並且掌握着後臺數據,從而形成閉環。而在國外,影視行業的製作、發行、經紀是分離的。

興盛於日韓的造星模式,一定程度上就是資本爲特定人羣定製的流量明星。中國內地第一代流量小生以李易峯、吳亦凡、鹿晗、楊洋四人爲首,他們是流量經濟爆發式增長的見證者、始作俑者,也是標杆性人物。在代言和影視方面,這四人都掌握着巨大流量,報酬豐厚。張國立、陳道明等老戲骨,片酬尚不及他們的五分之一。

資本關心回報率,而流量明星能以強大的號召力鼓動粉絲買單。因而在影視行業,跟回報率沒有直接關係的劇本內容、影片質量等維度,幾乎被資方選擇性忽視。很多流量明星被吐槽沒天賦、沒專業背景、沒演技,但資本想要的就是他們背後的粉絲羣體。

汪海林曾直言,他這幾年碰到的甲方非常荒誕,要求編劇降低劇情難度,因爲流量明星演不出來。只要超過兩行的臺詞,流量明星也背不下來。劇本創作也儘量不要讓演員處在一個帶戲的空間,因爲流量明星很可能碰不到對手戲演員,需要依靠後期摳圖完成獨立表演。

鹿晗曾說,他根本沒時間去塑造一個角色,“就是這個大實話,現階段很忙的一些流量明星,我敢發誓那是不可能的。”

大IP+流量失靈

早在2018年,中宣部、國家電影局等聯合印發通知,要求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決反對唯票房、唯收視率、唯點擊量。

那一年,多部大IP+流量的劇集接連撲街。由IP小說改編、陳坤和倪妮主演的《天盛長歌》,平均收視率僅0.35%;由黃軒和楊穎主演的《創業時代》以及由鹿晗和關曉彤主演的《甜蜜暴擊》,在豆瓣分別僅有3.4分和2.7分。

今年上半年播出的幾部S+級大製作劇集也相繼撲街。迪麗熱巴、吳磊主演的《長歌行》投資成本超過3億元,但口碑和點擊率均未達到預期。甚至有人把S+視爲魔咒,連三金“影后”周冬雨出演的古裝劇《千古玦塵》也被無情羣嘲。

縱觀2021年上半年,劇集市場大盤迴落。雲合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全網劇集有效播放量爲1575億,同比及環比分別下滑36%和11%,愛優騰芒四家平臺較2020年同期下滑34%至60%。

今年的大IP+大製作+流量沒出現一部年度爆款。在豆瓣上,2021年播出的劇集中,近30部評分低於5分,有的撲街更是悄無聲息,觀看人數不足,連評分都看不到。

《青簪行》本是騰訊視頻今年S+項目的重頭,也是吳亦凡首次出演電視劇、進軍小熒幕的轉型之作,幾乎是衝着年度爆款而去。

汪海林在微博中透露,《青簪行》的投資人正是另一位頂流肖戰的老闆。過度依賴頂流和IP,導致新麗傳媒再遭致命一擊。

流量產業鏈對影視行業的危害不言而喻,數據的可操作性形成一種虛假繁榮。被製造出來的流量明星,背後有資本運作,也有平臺高度參與,最終的結果就是,觀衆看到的都是包裝好的、缺乏靈魂的商品。

從《巴清傳》到《青簪行》,接連出現的劣跡藝人事件警示資本,流量並不是隨便就能致勝的。無視影視行業的規律、拋棄專業性、隨意收割粉絲韭菜的方式,註定會被流量反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