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發展產業一抓到底 帶動百姓增收致富 達州市達川區用“比學趕超”促進鄉村振興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曾業 攝影報道

“鄉村振興,產業要先行。而抓產業,必須一抓到底,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思想覺悟。”8月10日,達州市達川區召開二季度比學趕超推進會,總結經驗,查找問題。在參觀點,大堰鎮黨委書記柏江頗有感觸,表示接下來還要再加把勁,縮小與先進鄉鎮的差距。

“比學趕超”活動,是達川區今年全面鋪開的一項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晾曬成績、表揚先進,安排部署相關工作,激勵全區黨員幹部擔當作爲、加壓奮進。本次活動聚焦鞏固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採取現場觀摩、集中展示、晾曬評比、開會總結等方式,強力推進鄉村振興事業。

博士回鄉養豬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管村鎮龐家村的鼎泰紅巖子養豬場項目建設現場,是當天的參觀點位之一。該項目是管村鎮黨委政府通過鄉情紐帶招商引進的大型種養結合項目,計劃投資1.2億元,以養豬爲主,種植青花椒等爲輔。該項目一期30畝於今年2月啓動建設,目前已完成,計劃8月中旬開始飼養,屆時存欄規模可達4900頭。

“項目業主李洪權是本地走出去的農學博士,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他回鄉創業,把先進的技術和理念也帶回來了。”現場講解員介紹。同時,該項目跟德康公司合作,將採取保底價收購模式,避免了市場波動風險影響。

“正式投產後,我們的年產值可達2000餘萬元,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掙錢,預計可實現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李洪權介紹,附近的龍會鄉花石巖村種豬場項目正在抓緊建設,採取規模化科學種養和循環農業模式。兩大豬場良性互動、合作共贏,將共同培育管村鎮的龍頭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利用產業的發展帶動老百姓增收致富。

“管村鎮在鄉村振興方面的探索是很成功的,無論是人才引進、項目建設還是產業發展的經驗,都可以借鑑。”參觀完點位後,與會的鄉鎮幹部議論紛紛,認爲當地的模式讓他們很受啓發,“幫我們打開了思路”。

盤活閒置資產撂荒地變成金土地

石梯鎮是鐵山以西的一個明星鄉鎮,但近兩年,該鎮不少已流轉的土地撂荒,農民實際收益較少,村集體經濟薄弱,爲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小的挑戰。如何破局?當地黨委政府找到了路子——結合當地實際,大力發展高粱種植,並將它作爲一項重點農業支柱產業項目來抓,以此帶動現代農業園區發展壯大。

在充分調查考察後,該鎮通過引進“晉渝糯3號”優質高粱,在轄區5個村採用“業主+村集體+農戶”模式,種植高粱6000餘畝,年產量可達2400餘噸,預計收入可實現1425萬元,村集體年純收入131.25萬元,帶動本地當年就業1500餘人,帶動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餘元。該項目完全實現訂單式生產,有效解決了農業產品銷路的問題。不僅如此,該項目還實現了金融資金投入100%,政府、業主、集體和農民幾乎實現零資金投入,這在全省範圍尚屬首例。

立秋過後,這裏的高粱逐漸成熟,已有村民租用收割機採收。“今年收成好,當年可回本,而且還有結餘,這個項目解決了農業產業發展見效慢、週期長的問題。”該鎮工作人員介紹,採收結束後,高粱稈作爲青儲飼料銷售給養殖場,增加畝產效益,同時解決秸稈焚燒的環境污染問題。

“金融資金100%投入產業項目,這個辦法非常好,實現了多方受益,也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回去後,我們將認真研究學習,在延伸安仁柚產業鏈方面也做出成績來。”安仁鄉黨委書記劉治江表示。

網紅進村帶貨電商物流方興未艾

石橋鎮是達川區鐵山以西最大的物資集散中心,被賦予達川區經濟社會建設發展排頭兵的重任。該鎮的寶井寨村,建設有電商物流業發展平臺,直播帶貨等現代電商業態,讓當地農產品從昔日的“養在深閨人未識”,變成了今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再也不用爲銷路發愁了。

活動當天,受邀進村的三位網紅一起出鏡,架起手機同步直播帶貨,人氣蹭蹭上漲。綠殼的土雞蛋、平均每個1斤多重的豐水梨、剛從地裏採回來的葡萄……當地特色農產品的訂單,紛紛從全國各地發來,緊挨着直播間的客服中心忙得不可開交。走進直播帶貨現場,不少與會人員不由得感嘆“長了見識”。

石橋鎮電商物流中心的負責人楊強於2015年返鄉創業,2020年開啓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新渠道。今年,該中心已吸納18家當地的中小型養殖場、家庭農場、返鄉創業者、殘疾人養殖戶組建了石橋鎮農產品產業聯合會,他們的產品,很大一部分都是通過這種方式銷售出去的,成功探索出“種植+養殖+收購+電商”產業發展模式,輻射周邊80%的行政村,受益羣衆2000餘戶。

“這個在農村發展起來的電商平臺,實現銷售收入700萬元,淨利潤280餘萬元,還培養電商骨幹20餘人,很了不起,值得我們好好研究和學習。”達川區龍會鄉黨委書記郝文雄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