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見幕後英雄丨國羽爆發小宇宙,體能訓練師揭祕三大"法"寶

王懿律/黃東萍混雙奪冠,國羽在東京收穫2金4銀。圖/新華社

中國羽毛球隊在東京奧運會收穫2金4銀,5個單項全部打進決賽,選手在密集賽程中展現出了充沛的體能儲備。國羽體能訓練師劉傑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介紹,奧運選手在集訓期間通過科學訓練,打好體能基礎,控制好傷病,保證了在東京賽場的出色發揮。

國羽體能訓練師劉傑隨隊征戰東京。受訪者供圖

兵法

超量恢復講究時機

在劉傑看來,羽毛球作爲隔網類技戰術對抗項目,體能訓練歸根結底還是爲運動員在場上打出高質量的球來服務,"比如蹬跨可以更快,動作幅度、柔韌性可以更好一些。"

國羽備戰大賽具有豐富經驗,體能訓練的計劃同樣會根據週期制定詳細計劃。本次奧運會前,國羽已經有近1年半沒有參加國際比賽,備戰期內的體能儲備就獲得了更多時間,讓隊員打下更好的基礎,"我們可以更系統地去提高運動員的整體能力,以體能訓練作爲保障,讓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更高質量地去發揮。"劉傑說。

對國羽教練組來說,最關鍵的是讓運動員把最好的競技狀態留到奧運會上,劉傑告訴新京報記者,從體能訓練的角度,訓練減量的時機很有講究,"我們賽前準備一直是在相對大強度的訓練週期,一旦太早進入減量周,運動員會出現'超量恢復',就會出現很好的競技狀態,而我們的目標是把這個階段留到奧運會上。"成都集訓結束前,國羽在6月底進行了奧運模擬賽,當時陳雨菲和諶龍都曾輸球。事實上,奧運選手們當時都處於上量期,沒有達到最好的競技狀態,感覺疲勞也是正常現象。

劉傑透露,中國隊在出發前一週左右減量,7月18日抵達東京後又進行了不到一週的適應訓練,整個教練團隊的計劃科學、周密,幫助隊員順利進入狀態"爆發期"。

劉傑和女雙運動員杜玥(左)合影。受訪者供圖

算法

科技手段監測數據

國家體育總局訓練局的體能訓練中心內配備了完整先進的訓練設施,供各運動隊開展科學的體能訓練。運用科技手段助力訓練已經是國羽的標配。劉傑介紹說,隊伍赴外地集訓時也會自備各種儀器,收集運動員體能訓練時的各類數據,作爲訓練的參考和指導。

劉傑說,國羽常用的設備包括OMEGAWAVE競技狀態綜合診斷系統,主要用於測試運動員的心電圖和腦電圖、肌肉功能狀態、疲勞指數、能量代謝指數等,監測其訓練狀態,是否有疲勞產生。還有基於速度訓練原理的GYMAWARE力量功率測試設備,實時監測運動員訓練峯值的功率,最大速度等數據。

劉傑師從北京體育大學體能訓練學院教授李春雷,後者作爲羽毛球體能訓練專家,東京奧運會已經是他的團隊服務國羽的第4屆奧運會。李春雷的團隊本次主要保障女單組,每天早起測晨脈,收集隊員對前一天訓練的主觀感覺,進行疲勞檢測,利用長期積累的數據綜合評估運動員身體狀況。

劉傑表示,高科技手段能更直觀地反映出運動員的狀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好。"我們會與技術教練及時溝通,反饋這一階段的訓練效果,並調整之後的訓練計劃。強度不夠達不到效果,但貿然上強度會誘發運動員受傷的風險。所以還是要通過科技手段,遵循科學訓練的規律,幫助運動員走得更遠。"他說。

劉傑爲男雙運動員劉雨辰做康復治療。受訪者供圖

療法

防傷防病不容忽視

防傷防病是體能訓練的重要環節,康復也跟日常訓練一樣是系統工程,需要從平時的細節出發,目的是讓傷病在可控範圍內,在大賽期間對運動員的影響降到最低。東京奧運會期間,多位業內人士均認爲,國羽在這一點做得很到位。劉傑表示,這離不開教練組、醫療團隊和運動員的共同努力。

"羽毛球是一項身體前鏈運用更多的運動,我們日常的身體訓練就要達到平衡,包括上下肢的平衡,還有身體前後鏈的平衡。"劉傑說,"如果前鏈練得多,後鏈跟不上,就容易出現肩關節、腰部的傷病,所以我們的訓練計劃中包括很多背部和整個後鏈的練習,起到保護作用。"

此外,訓練和比賽後的放鬆牽拉也是不能省略的一環。體能訓練團隊根據羽毛球運動特點,教給隊員們一套完整的主動牽拉流程,訓練師還會根據隊員個體情況做調整,或者輔助隊員完成動作。"這次因爲人數有限制,我無法進入奧運村,基本是在保障營和球館之間兩點一線。有時候隊員在宿舍進行一些簡單拉伸,我就遠程給他們一些指導,以便更好地準備後面的比賽。"在劉傑看來,奧運會期間每個人都在各自崗位上盡最大努力克服困難,爭取最好的成績。

新京報記者 劉晨

編輯 王春秋 校對 翟永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