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段奕宏:如果“娘炮”成爲當代引導性的審美、追求,那就有問題了

《雙探》主演兼監製段奕宏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硬漢”標籤一度困擾我

從《獵狐行動》《烈日灼心》再到本月初開播的《雙探》,段奕宏在多部懸疑探案題材影視劇中飾演了多個警察角色,有的溫情,有的冷酷。“把同一職業細化成不同人物,比較難,但也是我感興趣的,”作爲網劇《雙探》的主演兼監製,段奕宏近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坦言,爲了避免角色的同質化,自己總是要“考慮得多一些、再多一些”。

段奕宏在《雙探》中飾演刑警李慧炎。

“擁抱自己不熟悉的職業”

環球時報:你曾在《獵狐行動》《烈日灼心》等懸疑探案題材影視劇中飾演警察,如何避免此類角色的同質化?

段奕宏:從演員的追求和要求上來說,都想避免相同的角色、人物,“細化”其實是一種能力和追求。《獵狐行動》是經偵,《烈日灼心》是刑偵,這次又是刑偵,如何去細化教育背景、城市地域、家庭背景、婚姻狀況、家庭結構、在刑警隊中的地位……都是有可能避免同質化警察角色的要素。所以要考慮得多一些、再多一些,纔有可能達到理想的、不同於以往塑造的警察形象。

環球時報:飾演警察、軍人等角色前你一般會做哪些準備?

段奕宏:該做和不該做的可能都得做一遍吧(笑),要擁抱生活、擁抱自己不熟悉的職業:不熟悉軍人,那就下部隊;不熟悉礦工,那就去礦場走一走,體驗體驗;不知道經偵刑偵的區別在哪,那就去座談一下、查閱一番。大部分是臨陣磨槍——“磨槍”當然會起作用,但能起多少作用?要看觀察、感受、體悟和想象的能力,這是一種時間的積累。

做監製改變了急躁心理

環球時報:有觀衆評價你是“劇拋臉”,演的每一部戲都是不同的形象,對此你怎麼看?

段奕宏:我是第一次聽“劇拋臉”這個說法,不敢說自己有這樣強大的能力,背後的難受勁兒只有自己知道。這其實涉及演員的自我保護,簡單來說就是不過度暴露在觀衆面前,讓觀衆熟知生活中的自己。但是隨着作品的積累,觀衆勢必會增加對演員的瞭解。而保持作品量需要一個標準,不僅僅只在作品的選擇上“有要求”,也要讓觀衆保持對演員的一種簡單的陌生感。

環球時報:有觀衆認爲你是“硬漢形象”的代表,未來是否計劃嘗試一些有“反差感”的角色?

段奕宏:當然了,但我不能爲了追求一個有反差感的角色而丟掉作品的內涵,因爲證明和提高演技一定要遵循作品和人物的需要,有的放矢地創作,一味地爲了改變以往形象而讓作品內涵變得模糊,這是本末倒置的。

當觀衆看到一個又一個我飾演的軍人或警察形象時,“硬漢”這個標籤確實一度困擾着我,覺得這是對我的一種不瞭解。但糾結和掙扎過後我懂得一個道理:去做,還是要靠作品去證明你是一個什麼樣的演員。

環球時報:這是你首次擔任監製,有哪些體驗和收穫?

段奕宏:我們往往會得到一種新的身份或定義的加持,同時感到壓力極大。我不知道監製該做什麼,這個定義起初把我嚇到了。但當我逐漸忘記這個身份,反而能迴歸創作者的姿態,監製其實還是創作者。這次監製的經歷讓我能夠從新的維度理解作品,也讓我急躁的心理改變了不少,多了更多耐心來面對主創人員。

“我不仰仗粉絲量獲得演出機會和好劇本”

環球時報:最近國家大力整治“飯圈”亂象,包括粉絲不理智的追星行爲,你如何處理與粉絲的關係?

段奕宏:我和粉絲互動很少,有了新作品就在微博上推一下。我更在乎的是觀看我作品的粉絲,更願意從與粉絲的關係中汲取創作動力。粉絲談得更多的是作品,我的精力自然而然就更多地放在作品上。所以就很好處理和粉絲的關係了,我不仰仗粉絲量獲得演出機會和好劇本。認清這一點的話,關注點應該放在哪?踏實感應該從哪尋找?還得從本職工作。

環球時報:廣電總局的通知明確要求杜絕“娘炮”等畸形審美,對此你怎麼看?

段奕宏:生活中一個人是否“娘炮”,應該由其個人負責,由他的家庭和監護人去引導管理;熒屏銀幕作品上是否有“娘炮”氣質,還是需要考量人物、作品需要,這一點需要根據藝術創作來細化看待,不能一概而論。但如果“娘炮”成爲當代引導性的審美、追求,那就有問題了,我們民族會擔心,國家會擔心。所以迴歸創作者的角度,得有肩負文化使命的責任和心理準備,不要小看演員這份工作,因爲他很有可能帶來引導或誤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