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9月12日報道(文/姜濤)

  人們常說,凡事師出有名,則無往不利,可見做事的出發點很重要。如果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9·11”之後美國發動的反恐戰爭,可謂高開低走,歷經20年卻幾近失敗,不能不說,是從根子上就出了問題。

  當紐約世貿雙子樓轟然倒塌,數千人或葬身火海、或埋於廢墟下,這樣的人間慘劇通過電視畫面傳遍全球,世人無不震驚。這是珍珠港事件以來,美國本土第一次遭受襲擊。小布什政府決心爲死難的美國人復仇,全球範圍內的反恐戰爭就此打響。彼時,美國作爲受害者,其軍事行動也得到國內民衆的高度支持以及國際上多數國家的理解。

  “戰爭陷阱”

  但是如果拉長時間,在美國中東政策的大背景下來檢視其反恐戰爭,則會發現,美國兼有“受害者”與“加害者”的雙重角色,甚至,後者的成分更多一些。

  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成爲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雄心勃勃的美國領導人想要打造所謂“世界新秩序”,連接亞歐大陸東西兩端的中東就成了一塊試驗田。美國在此投入大量資源,並想要在這裏進行“民主改造”。如此一來,美國跟中東各路勢力發生利益碰撞就在所難免了。“9·11”事件,則恰好成了美國武力干涉中東的“絕佳藉口”。

  只不過,同樣的理由,用一次會有人同情,第二次就不一定了。塔利班政府垮臺一年多之後,美國的統治精英可能有點膨脹,急不可耐地把戰線延長到了伊拉克。2003年3月,美國以一瓶來路不明的“洗衣粉”爲證據,聲稱在伊拉克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到了美國的安全,並不顧國際社會反對執意入侵伊拉克。這一次,他們失去了國際社會的支持。

  通過這兩場戰爭,美國在當地扶持起了代理人,並幻想可以像二戰後佔領日本一樣控制這裏。但不久之後美國人就發現,自己“掉坑裏”了:這裏的政治土壤跟日本完全不一樣,不斷惡化的安全形勢,造成的人員傷亡和戰爭投入像無底洞一樣吞噬着美國的資源。此外,諸如美軍在伊拉克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照片曝光這樣的醜聞,也在國際上引發軒然大波,讓美國臉上無光。

  更嚴重的結果是,美國民意的巨大反轉已令總統的地位岌岌可危。小布什所在的共和黨在2006年11月舉行的美國中期選舉中失利,提前跛腳,美國輿論普遍歸咎於伊拉克戰爭。當初力主出兵伊拉克的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只能黯然下臺。當年年底,小布什接受美媒專訪時也不得不說了實話:美國沒有贏得伊拉克戰爭的勝利。

  事實上,早在中期選舉前一年就有專家警告說,美國的反恐戰爭正走向失敗。曾擔任克林頓政府國家安全委員會反恐工作負責人的丹尼爾·本傑明認爲,美國針對個別恐怖分子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從長遠趨勢看,確實相當糟糕。“我們努力去火上加油,讓人們憎恨美國。這簡直是一種災難。”蘭德公司分析師西蒙認爲,小布什的政策使伊拉克成爲恐怖主義的新據點,恐怖分子會在伊拉克接受訓練後攻擊美國。

  真是一語成讖。不出十年,“伊斯蘭國”組織就在伊拉克北部崛起。阿富汗也是類似情況,20年間,盤踞在阿富汗的恐怖組織數量從個位數上升到了20多個。有外媒統計,自2001年以來,被美國國務院列入黑名單的“恐怖組織”數量已經增加了超過100個。美國的反恐戰爭就像打地鼠遊戲,一再陷入“越反越恐”的窘境。

  自食其果

  美國知名社會學者羅伯特·貝拉認爲,憑藉軍事實力戰勝恐怖主義沒有先例,美國要做的不是報復而是通過談判將對手納入和平進程。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也就無法徹底摧毀恐怖主義。

  但是美國總統固執地要與敵人開戰,而且強迫各國站隊。即便是爲反恐戰爭已經付出巨大的人員和物質代價後,仍沒有及時收手。從小布什到奧巴馬,再到特朗普,前後幾任美國總統,在阿富汗撤軍問題上都是欲走還留、拖拖拉拉,恐怕自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直到拜登上臺,美軍上演了逃跑式撤離,丟下盟友,全然不顧臉面,因爲這顆燙手山芋再不扔掉就要變成定時炸彈了!

  曾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指出,“反恐戰爭”已經成爲美國排除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的工具,“恐怖主義”被當成一種罪名,可以通過宣傳機器加在任何一個國家的頭上。美國對“恐怖主義”的定義過於隨意,甚至明顯雙標,其後果必然是加劇西方意識形態和弱小民族之間的對抗。

  確實如此。推翻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美國的軍事力量溢出中東,順利滲入中亞地區。嚐到甜頭的美國領導人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理由。“反恐”這個口號也成了美國堂而皇之鞏固其全球霸權的手段。從高調入侵到倉皇撤離,美國的損失何嘗不是因爲動機不純而導致的自食其果。

  “反噬”,亦延伸到了美國國內。去年,美國智庫查爾斯·考赫研究院發佈的民調顯示,近七成美國人認爲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未能讓他們更加安全。同時,近半數受訪者認爲,兩場戰爭損害了美國的利益,並使得中東地區的安全環境變得更加糟糕。

  嚴峻的現實是,美國恐怖分子正呈現本土化趨勢。2010年,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的一份文件警告稱,由於恐怖組織能夠起用已在美國並熟悉美國的行動成員,恐怖攻擊的步調將越來越快,參與攻擊的本土恐怖分子會越來越多。

  果然,在隨後幾年,恐怖威脅超越經濟困境,成爲美國民衆心中的“國家頭號問題”,特朗普也打着“讓美國再次偉大”“讓美國再度安全”之類的口號上臺。但口號無法掩蓋問題。當地時間2017年10月1日晚,美國西部城市拉斯維加斯的一個露天音樂節發生槍擊事件,造成至少59人遇難,527人受傷,刷新美國現代史上“最嚴重槍擊案”紀錄。而兇手是一名64歲的當地居民。

  作爲移民國家,曾經的美國以“大熔爐”爲傲。然而,近些年移民難以融入,宗教不能融合,種族分裂嚴重,貧富差距拉大,美國正被各種社會裂痕分割得七零八落,也爲極端思想傳播提供了土壤。

  反恐反了20年,美國卻“成功”地在國內外培養了一大批恐怖分子。

  美國敗了,留下一地雞毛……

原標題:一手好牌,一地雞毛……

值班主任:顏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