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9月25日訊“危急一發垂千鈞,生死關頭難沉吟。眼見頃刻山河震,願將此身獻人民……”9月13日下午,濟寧市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山陽書院附屬小學京劇社團裏傳出了稚嫩的腔調。7位小學生在學校京劇專職教師徐林指導下認真排練學校原創少兒京劇《英雄王傑》。孩子們唱唸俱佳、表演自如,將金鄉籍英雄王傑的故事演繹得淋漓盡致。

今年6月的一場京劇進校園成果展演活動上,受邀來到金鄉的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主任趙洪看了學生們的表演後感嘆道:“一個山東縣城的小學(學生),能把京劇表演得這麼好,非常難得。”金鄉實小現在不僅是清華大學京昆藝術文化傳承基地校外指導學校,而且斬獲第六至十一屆“國戲杯”全國學生戲曲大賽優秀組織獎、最佳組織獎。中央電視臺戲曲頻道連續七次走進學校作專題報道。

縣城小學“玩轉”國粹,根源在於金鄉縣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正創新。近年來,當地以“兩創”方針爲指導,從培養受衆出發,以新時代人民羣衆對文化的需求爲標杆,創新性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系統實施“一校一品一特色”工程,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匯到教育體系中。文化浸潤,日積月累,就有了“金鄉實小現象”。

“我們貫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方針,堅持‘大課程觀’,一切有利於學生成長髮展進步的校內外資源皆可爲我所用,採取課程選修、走進課內、班隊活動、興趣小組、社團組織、參演參賽六種途徑助推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良性發展。”金鄉縣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趙莉介紹,十年來,已至少使一萬餘名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深受裨益,不僅如此,學校還培養了近七百名技藝精湛的京劇社團學員,以及五位升入專業戲曲院校得以繼續深造的學子。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要有會欣賞的眼睛、能聽懂的耳朵,從普及知識、培養興趣開始。讓孩子從小學習優秀傳統文化,開發能夠吸引孩子的特色藝術課程是基礎性工作。”金鄉縣教育和體育局局長劉宗佔說。金鄉在全縣中小學推進“傳統文化•鄉土文化進校園”活動,從書法、圍棋、京劇起步,向傳統文化的多個項目延伸。基於學生特點、學校特長、金鄉文化特色,當地已經形成了國學經典、傳統藝術、戲曲、傳統技藝、文學創作等諸多門類50多個小項的系統課程體系。

創新才能與時俱進,與時俱進才能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碩果離不開全縣傳承傳統文化的肥沃土壤。金鄉縣擁有300多項非遺資源,享有“書山曲海”美譽,誠信文化、非遺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當地通過選樹優秀作品、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推動題材、內容、形式創新,依託山東省文化藝術節、“泰山文藝獎”工程、舞臺藝術創作“4+1”工程和羣衆文藝創作工程,創作出一大批緊跟時代文藝精品。在打造“一鄉一藝”戲曲類非遺保護和傳承工程的同時,加大惠民演出力度,實現每年每村兩場戲。打造“小樹林聽戲”文化品牌,把四平調、山東落子、金鄉花鼓戲、山東琴書等羣衆喜聞樂見的非遺項目搬進小樹林,把黨的聲音、好人好事、家風家訓、移風易俗等內容唱給羣衆聽。

“讓文化落地、把傳承做實,進而促進縣域經濟發展,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落腳點。”金鄉縣文聯主席劉衛東說。以誠信文化爲例,金鄉不僅形成了誠信文化理論體系框架,而且將誠信文化應用到大蒜貿易、產業發展,甚至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推進市場主體信用體系建設。金山街是當地打造的“誠信文明示範街”,每家商戶門前都有一個“誠信二維碼”,在互聯網大數據徵信技術運用下,市民可實時查詢商戶行政監管、行業評價、消費者評價、維權投訴等信用信息,實現商戶信用信息公開透明,並可根據消費體驗掃碼打分。金山街成了縣城有名的誠實守信、服務優質的商業街區。

有受衆才能一代代薪火相傳,有創新才能積蓄傳承動力,有實用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金鄉縣落實“兩創”方針,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找準切入點和落腳點的同時,緊扣創新主題、做好轉化文章。如今,優秀傳統文化已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在2020年全省羣衆文體生活滿意度調查中,金鄉縣取得了全省第三的好成績,並連續4年位居全市第一,在2020年全省羣衆滿意度評價中,金鄉位居全省第四,連續3年位居全市第一。(通訊員 王偉 王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