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姚麗萍)街區,如何凝聚社會治理創新活力?昨天,黃浦區“黨建引領街區治理創新”專家研討會暨成果發佈會在上海社科院禮堂召開。

近年來,黃浦區積極開展街區治理探索,以黨建引領,打破空間壁壘,將原本分散獨立的居民區、商鋪、樓宇、園區等領域聯結起來,讓原本互不相關的白領、居民、經營者互動起來,構建更具輻射力、影響力、協同力和組織力的街區家園共同體。

圖說:黃浦區“黨建引領街區治理創新”專家研討會暨成果發佈會。黃軒供圖

南昌路“活力街區”

瑞金二路街道以辯證施治打造南昌路“活力街區”。

據瑞金二路街道黨工委書記任偉峯介紹,南昌路地處衡復歷史風貌保護區,人文底蘊深厚、商業商務交融、文化機構集聚。爲了讓這條“百年老馬路”煥發新活力,對街區辯證施治對症下藥,重點做了三個轉變:從“單一整治”向“綜合治理”轉變,同步考量紅色點位保護、風貌保護、與人居環境提升等要素,從裏到外整體推進南昌路街區更新;從“短期改造”向“全週期管理”轉變,重點加強改造後各類主體的自我管理,居民區以“自治家園執委會”讓百姓安居,商務樓宇以“樓宇社委會”讓企業和白領樂業,馬路上以“跨界自治會”讓各類成員共贏;從“物的供給”向“價值認同”轉變,開放街區公共活動空間,精心設計便於廣泛參與、易於觸動內心的紅色教育、文化類項目,通過累積沉澱,加強爲公衆對街區的認可感、自豪感,激發街區活力。

文廟“文化街區”

老西門街道以黨建引領文化牽動打造文廟“文化街區”。

據老西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陳炯介紹,文廟街區治理以文化凝心聚力,全面發揮黨建引領的核心作用,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建立街區黨委,充分挖掘街區內文化資源,舉辦各類文化活動,通過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睦鄰文化等的傳承發揚,凝聚街區內居民和單位文化同根、區域同地、家園同建的責任感和認同感。組建由文廟管理處等18家(名)有影響力的單位和個人代表組成的街區共治理事會,承擔街區治理規劃、組織和實施。同時,以文化推動發展,將文化元素代入街區更新,加強文廟周邊各類主體、各類單位的整合聯動,改善街區文化風貌,營造街區文化氛圍,促進商戶轉型升級,實現治理氛圍與街區發展的同步提升。

五里橋“和美街區”

五里橋街道以共同體建設打造五里“和美街區”。

據五里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阮俊介紹,綜合考慮歷史淵源、地理環境、生產條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因素,將整個街道劃分爲創意家園、頤樂生活、人文濱江三個街區。根據各自不同的資源優勢、服務羣體和需求,搭建共治平臺,明確目標定位,創意家園街區黨建基礎好、社區資源多、社會活躍度高,重點推進園區、校區、居民區“聯動”,以科技和創意改變生活。頤樂生活街區住宅小區多、老年人羣多、生活設施多,重點在爲老服務、物業管理服務上下功夫。人文濱江街區紅色資源多、文化設施多、新建樓宇多,重點突出人文元素、打造濱江黨建新名片。

此外,豫園街道以二級舊裏的居民區爲主,打造“豫福街區”,在商務樓宇、駐區單位都較少的條件下,強調居民區聯盟,各居民區治理資源、優質項目融合共享;建設街區綜合性服務陣地,開展公益活動、公益服務,提升居民獲得感,凝聚人心;推動路管會功能升級,進一步動員居民、商戶等積極參與,對街區內的治理空白和縫隙進行聯動治理。半淞園路街道針對西凌家宅路周邊小商業、小飯店、小商鋪聚集,且分佈着產權性質複雜,物業管理區域多元的居民區的情況,進行了物業區域合併、住戶守則等一系列探索,並以“法治街區”爲核心理念,重視制度和規範的建設,引導多方主體成功協商產生《西凌匯治商居共治守則》,依約治理。南京東路街道通過微基建、微改造、微治理實現街區更新,打造具有生活氛圍、適老宜居的江陰路“慢行街區”。

街區治理,是黃浦新一輪社區治理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內容,黃浦會將抓緊形成指導意見,明確街道治理的理念、主體、機制、路徑和方法;各個街道將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激發出更大的社會治理能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