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10月10日電 題:年輕人熱衷“迷你挖寶” 考古盲盒魅力何在?

中新社記者 韓章雲

“十一”假期,來自河北的年輕遊客林迪在參觀河南博物院結束時,選購了一款剛上新的文創產品——“探祕黃河流域博物館”考古盲盒。

和林迪有同樣選擇的觀衆不在少數。記者採訪發現,剛剛過去的“十一”假期,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銷售近千個,是最受歡迎的文創產品之一。

將“迷你版”文物仿製品埋於泥土中並藏於盒子,玩家用附帶的洛陽鏟等“迷你工具”挖掘出泥土中的文物,這就是考古盲盒。因集互動性與代入感於一體,其甫一上市即引發無數關注。

考古盲盒的魅力從銷售數據可見一斑。據河南博物院披露,在過去的10個月裏,考古盲盒的銷量約36萬個,銷售額超3000萬元人民幣。該院的一批考古盲盒甚至出口到加拿大。

不僅是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的“熱風”已吹進國內多個文博機構,各地考古盲盒也是新意十足。例如新疆博物館的“時間盲盒”,除了能從“塔克拉瑪干的風沙”中篩出“文物”,其沙子還可以裝填進沙漏,將時間“封存”;三星堆考古盲盒裏的土壤外觀、形態、顏色則與考古坑十分相近,給人身臨其境的體驗;兵馬俑、唐三彩、古錢幣等系列盲盒則可供民衆居家“考古”。

河南博物院文創辦品牌總監劉維向中新社記者介紹說,近幾年,隨着國內文化類視聽節目的頻頻“出圈”,往日曲高和寡的考古漸漸走近公衆視野,而開盲盒則是眼下國內備受年輕人喜愛的潮流玩法。

“‘考古+盲盒’,古老與新潮的碰撞成功地抓住了年輕人的眼球,也讓考古盲盒順理成章地成爲網紅文創產品。”

馬悅安是一名職場“95後”,也是考古盲盒的忠實粉絲,已經購買了多個系列的十餘款考古盲盒。

“前些日子全民在線圍觀三星堆考古成果,其實就像開盲盒一樣。開盲盒與真實的考古有些許相似,永遠都無法預料到挖出的下一個寶貝是什麼。”馬悅安說,除了滿足探祕慾望,開盲盒耐心挖土的過程很解壓。“適合壓力大的上班族,這是考古盲盒吸引我的地方。”

考古盲盒受到公衆的追捧,成爲令人矚目的文創產品,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認爲,這是全社會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現,通過考古盲盒這種載體,中國傳統文化正在走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心中。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楊波則贊同“考古盲盒是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這一觀點。她認爲,考古盲盒受歡迎,背後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爲其加分。國人的文化自信,也將提升中國傳統文化的競爭力。

楊波解釋說,以新思維重新審視新“國潮”,有助於培育出更多基於優秀傳統文化的互聯網原生IP,衍生出更多有吸引力的文化產品,也賦予傳統文化更多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及競爭力。“講述中國故事也應突破同質化的制約,尊重消費者個性化、專業化、多樣化、品牌化消費需求,傳統文化將讓更多人着迷。”(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