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趙薇夫婦和民生信託那些事

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很多崩塌都是接二連三的,而高槓杆是必然的註腳。

民生信託的一紙起訴書,再次將趙薇夫婦拉入公衆視野。

10月9日,啓信寶更新了民生信託作爲原告的一則開庭公告,該公告來源於中國庭審公開網,案號爲(2021)京04民初989號,被告人有趙薇、黃有龍、史玉柱,開庭日期爲2022年11月8日,這將是民生信託與趙薇的第二次對簿公堂。

早在今年6月份,民生信託追債趙薇的第一起案件已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案由與上述案件一致,皆爲“保證合同糾紛”,趙薇持有的多家公司股權被凍結。

對於趙薇糾紛一案,民生信託方面稱以公告爲準。有一位影視圈投資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推測稱,趙薇被金融機構追債屬於典型的金融槓桿被打亂了節奏,而最大的槓桿應該是在入股螞蟻集團那件事上。

一進一出之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啓信寶處查獲的資料顯示,早在2021年4月30日,趙薇所持的5家公司全部股權均被凍結,分別爲,蕪湖東潤髮投資有限責任公司90%股權,涉資900萬元;合寶文娛集團有限公司4.15%的股權,涉資500萬元;北京普林賽斯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70%的股權,涉資210萬元;龍旭新(北京)商貿有限公司100%股權,涉資50萬元;北京易聚創意科技有限公司10%股權,涉資12.6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上述5處被凍結的股權所執行的裁定文書號均爲(2021)京02民初161號,也就是上文提到的民生信託追債趙薇的第一起案件,凍結的股權涉資總計達1672.6萬元。

最爲巧合的是,同樣在2021年4月份,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下稱雲鋒新創)的出資額髮生變更,由30.94億元縮減至13.88億元,而趙薇從雲鋒新創的股東名單中被劃除。同時,民生信託進入了雲鋒新創的股東隊列。

或可推測,身爲債主的民生信託在爲趙薇進行股權融資之後,趙薇無力償債,民生信託成了接盤俠。

從雙方顯示的出資額來看,趙薇是2016年5月份入股雲鋒新創,出資額高達7555萬元,彼時的趙薇一腳影視一腳資本,玩得風生水起,還未遭遇蛇吞象的萬家文化“滑鐵盧”事件。而5年後,民生信託入股雲鋒新創的出資額爲3389萬元。

此外,與民生信託一同進入的還有寧波大榭旭騰創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出資額3389萬元;新希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額14234萬元;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出資額6778萬元;錢友定,出資額6778萬元。

本是與趙薇一同入股雲鋒新創,至今還留在股東行列的,便有巨人投資有限公司,出資額30221萬元,該公司的大股東和法定代表人便是同樣出現在上述被告名單中的史玉柱。

同時,史玉柱持有的巨人投資有限公司股權亦顯示有凍結記錄,凍結期限開始於2021年8月25日,涉資11438萬元。

那麼,雲鋒新創到底是什麼來頭,值得這些知名人物和企業斥巨資進入呢?

一步天堂一步地獄

啓信寶數據顯示,目前雲鋒新創的註冊資本爲13.88億元,實繳資本僅爲750萬元,其合夥人多達28家,股權極度分散,而從有公開的工商變更記錄起,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是一直出現在雲鋒新創的股東列表中,且初始投資額達4000萬元,也是雲鋒新創的執行事務合夥人。

再將上海雲鋒新創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往上穿透,最終受益人歸集於馬雲和虞學東兩人。

可以看見,這些有限合夥企業的名字都極度類似,且背後頻頻出現馬雲和虞學東兩人的身影,或可稱之爲“雲鋒新創系”。

啓信寶顯示,“雲鋒新創系”的集團成員多達54家,註冊資本總和爲524.82億元,對外投資企業多達100家,其中位居第一的被投企業便是螞蟻集團。

螞蟻集團2020年公開的招股書顯示,直接參股螞蟻集團的“雲鋒新創系”合夥企業有5家,分別爲上海衆付股權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持股1.2936%;上海麒鴻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1.0427%;上海祺展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1.0100%;上海雲鋒新呈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0.6547%;上海經頤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持股0.2641%。

從股權上來看,趙薇起初入股的雲鋒新創並未和螞蟻集團有直接關聯,但是,從工商部門登記的電話和地址上來看,上述5家合夥企業均與雲鋒新創共用一個電話,甚至註冊的地址也有所重合。

紛繁複雜的股權和公司名背後,是共同的註冊地和電話,資金用途是否真與被投企業一致,不免讓人懷疑。若當初螞蟻集團成功登陸科創板後,造富神話是歸結於這5家披露在招股書上的合夥企業呢,還是會“造富”於與其公用一個電話和地址的“雲鋒新創系”?

然而,2020年11月份,螞蟻集團科創板IPO暫緩,轟隆隆的造富火車被摁下緊急制動按鈕,資金裂縫開始顯現,那些通過高槓杆融資上車的人開始跳車,有的便跌入地獄。

對於趙薇夫婦來說,這亦非其第一次依靠金融槓桿而失利。

51倍槓桿收購遭慘敗

在上述那場波詭雲譎的股權投資進行的初期,趙薇夫婦又試圖用金融槓桿開啓二級市場的收購征途。

2016年11月2日,趙薇夫婦成立了龍薇傳媒,在註冊資本200萬元都尚未實繳到位的情況下,一個月後便與萬家文化(現已更名爲祥源文化,600576.SH)的控股股東萬家集團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趙薇夫婦約定以30.60億元的股份轉讓價款,收購萬家集團手上持有的萬家文化29.135%的股權。若交易完成後,龍薇傳媒將成爲萬家文化的控股股東,轉讓款分四筆向萬家集團支付:股份轉讓協議簽署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支付第一筆25000萬元,30個工作日內支付第二筆120000萬元;股份過戶完成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支付第三筆120000萬元,180日內支付第四筆40990萬元。

那麼,收購資金從何而來?

趙薇夫婦在回覆上交所問詢函時稱,其30.6億元股權轉讓款全部爲自籌資金,其中股東自有資金6000萬;向西藏銀必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銀必信)借款15億元,期限3年,年化利率10%;向金融機構質押融資剩餘149990萬元。

該筆股權收購的整個過程顯得十分隨意和荒誕不經。

具體時間線爲,2016年12月8日,趙薇夫婦等人在杭州約見萬家集團實控人孔德永,就股份轉讓事宜開始接觸,溝通後獲得控制權轉讓意向。

2016年12月9日,龍薇傳媒方面與銀必信的實控人秦博聯繫借款15億元的計劃,秦博要求銀必信的借款需要有金融機構的資金配套。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直到股權轉讓協議簽訂並公告後的12月29日,龍薇傳媒纔在萬家文化管理層的牽線下,與中信銀行杭州分行商談融資。

商談後,中信銀行杭州分行擬按照30億元融資方案向中信總行上報審批,其中提到,首筆發放12億元,由萬家集團提供階段性連帶責任保證,待完成股權轉讓手續後解除;第二筆12億元,以萬家文化股權質押;第三筆6億元,以萬家文化股權質押。

就這樣,原本自有資金僅爲6000萬的趙薇夫婦,試圖通過51倍的金融槓桿將萬家文化控制權收入囊中,並且其實際向金融機構融入的資金額已遠超向監管和公衆披露的額度。

此後,預計於2017年1月31日前完成的金融機構股票質押融資審批流程並未在趙薇夫婦披露的時間點順利完成。

證監會調查顯示,2017年1月23日,萬家集團、龍薇傳媒知曉其向中信銀行杭州分行的融資計劃未通過中信銀行總行審批。截至2017年1月31日,龍薇傳媒並沒有與任何金融機構達成融資合作。

但是上述進展,萬家文化和龍薇傳媒均未及時向公衆披露。在此期間,對外披露的控股權轉讓事項不斷變更,由控股權轉讓變更爲5%股權轉讓,直至2017年4月1日(休市),萬家文化公告《解除協議》,次一交易日下跌2.39%,後續該股持續下跌。

2017年11月10日,趙薇夫婦、孔德永,均被證監會處以罰款,並採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在環境發生變化時,很多崩塌都是接二連三的,而高槓杆是必然的註腳。

(作者:朱英子 編輯:李伊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