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交所推動一級市場投早投小 中小企業融資“難且貴”頑疾有望解除

(編者按:過去一年中,《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實地走訪、調研國內40餘家制造業企業,這其中不乏上市公司,但更多的是中小微企業。疫情之下,製造業面臨新一輪大變局,對中小規模的製造企業而言,要素成本掣肘暴露無遺,融資“難且貴”頑疾難解。直面問題,不禁思考,製造業,去向何方?

當前,國家大力培育“專精特新”,推出北交所,中小企業二級市場直接融資渠道打通在即。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逐步完善,能否進一步加速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值得期待。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進階之路,關鍵何在?“中國製造”這一國家品牌,如何在新一輪全球變局中躍升?國際形勢雲譎波詭,全球製造業如何演進?

基於上述問題,我們在既往走訪調研的梳理和總結基礎上,新增了政產學研金融各界資深人士的對話與訪談,重點從融資、行業趨勢以及區域優勢三個維度探討和聚焦。)

每經記者 葉曉丹 每經編輯 文多

“我們之前看的幾家企業,在評上“專精特新”後,估值漲得特別厲害,投資機構之間的競爭也很激烈。”9月中旬,一位創投機構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饋了近期一級市場對專精特新企業的熱情。

北交所橫空出世,將被打造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而被工信部評爲“專精特新”的公司無疑是中小企業裏的明星。

中小企業進入二級市場直接融資的渠道已被進一步打開,既是當前製造業產業鏈“強鏈”“補鏈”在資本要素上的現實所需,也更加豐富了國內多層次資本市場。誠然,中小企業融資“難且貴”的頑疾多年難解,間接融資渠道、一級市場融資、二級市場直接融資多年來通路難暢。

但,潮水的方向正在改變。當前,正值中國經濟增長新舊動能轉換之際,北交所應運而生,將爲中小企業融資帶來哪些影響?《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歷時半月,採訪政產學研以及投融資方面資深人士,聚焦分析中小企業融資潮湧。

“專精特新”們的苦惱

2021年7月初,《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跟隨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組織的“優化中小企業發展環境萬里行”暨“專精特新企業調研採訪行”隊伍,對西安市十餘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進行了走訪和調研。

調研中,有專精特新企業反饋,公司前幾年因流動資金緊張,計劃做一輪融資,當時和本地銀行溝通。“想拿廠房或土地進行質押,但由於土地證和房產證都是滯後的,銀行沒批准。銀行要求企業用第三方擔保融資,而擔保公司除了收取擔保費的2個點費用外,還要將企業主個人的財產和房產捆綁進去。”

也有專精特新企業表示,對於當前處於新興賽道的中小企業,其產品尚在市場培育階段,需要資金推動後續發展,在這一過程中啓動融資時,本地的風投機構,往往根據PE模型,依據公司淨利潤進行估值,但這讓很多弱週期、新賽道的企業較難獲得本地風投認可。

此外,在調研的數十家中小企業中,有多家企業提到了當前融資過程中存在的一個問題:部分企業因下游客戶賬期時間較長,容易造成企業流動資金緊張,而在融資過程中,中小企業又很可能因抵押物不足,或者沒有可經營的固定資產,在融資方面仍有壓力。

另一方面,對於近年來推動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科技貸等融資渠道,亦有企業主反饋遇到了對企業專利的價值評估難、評估費用較高等問題。

對此,安永浙江省主管合夥人黎志光認爲,從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律來看,中小企業的技術發展路線尚未定型,盈利模式不穩定,尤其需要資本支持。但資金不足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原因之一。首先,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多數仍然通過銀行貸款等渠道;其次,中小企業獲得中長期貸款難度大,融資期限結構不利於長遠發展。

間接融資的攻與守

相比於一級市場的直接融資,通過銀行等金融機構間接融資目前實際上是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更爲主要的融資渠道。在中小企業融資“難且貴”頑疾難解背後,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在風險偏好、資金風控、不良率等各方面權衡。

當然,中小企業也有不少因自身規範性不足,而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中小企業要解決融資問題,首先打鐵仍需自身硬,企業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西安市工信局相關領導景六剛認爲,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既存在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情況不夠掌握,金融產品的設計還不夠貼近中小企業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的綜合素質仍有待提高,“如果企業的賬是亂的、管理是亂的,產品沒有競爭力,銀行要規避金融風險,在貸款方面當然會更謹慎。”

不過,也有資深銀行業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自去年以來,各家商業銀行對於中小企業融資貸款的推動力度較大。

2021年3月,浙江一中小企業負責人曾向記者介紹:“自去年以來,國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大,其中之一就體現在貸款利率上,以前貸款月利息4釐75,當前只要3釐5分左右。”

爲了更好地推動金融服務實體企業,金融機構也加大了在金融科技上的監管創新。中國人民銀行杭州中心支行此前發佈公告,宣佈杭州市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第二批創新應用已經通過複審並完成登記。其中,同盾科技與杭州銀行聯合申請的“基於人工智能的輔助風控產品”等四個創新項目,將面向用戶正式提供服務。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項目的落地將有效地輔助杭州銀行實時識別企業貸款申請中的信用風險及欺詐風險,提升銀行風險識別能力,解決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爲中小企業提供更爲專業化的貸款服務,紓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增加企業金融服務可獲得性。

忽如一夜春風來

9月2日,北交所橫空出世,給了資本市場和創新型中小企業極大的利好預期。

功能定位上,北交所將成爲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主陣地。中小企業一直是中國經濟發展中極其重要的微觀主體,貢獻了全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和80%以上的勞動力就業,是中國經濟的基本盤,而創新型中小企業更是重中之重。

消息發佈後,一級市場的投資人敏銳感知到了這一波新浪潮與新機遇。

“浙江很多投資機構都組織了專精特新企業調研,我們和一些銀行券商也達成合作,共同挖掘相關的優質項目。”浙商創投合夥人陳偉民9月中旬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

也有創投機構投資人透露,現在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對專精特新熱情較高,很多熱門專精特新企業的估值也水漲船高,“漲一兩倍估值的都有”。

高禾投資管理合夥人劉盛宇也表示,目前已經獲評專精特新的企業數量較多,投資機構也有一個逐步消化的過程,而且很多機構都有自己的細分賽道,投資人還是會專注自己熟悉的垂直領域看項目。

9月14日,浙江省經信廳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發展處處長應雲進在總結浙江省專精特新企業的特點和不足之處時,也提及融資方面。應雲進表示:目前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的情況,第一是軟件類的、電子類的創新資金比較短缺,第二是出口導向的企業資金比較短缺,第三是以國內市場爲主的製造類企業資金比較短缺。而高端裝備、醫療器械行業的專精特新企業還是比較受一級市場風險投資資金追捧的。

將推動一級市場投早投小

提及一級市場投資標的的市場估值,高禾投資管理合夥人劉盛宇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其實從去年到現在,一級市場資產整體估值就不低,尤其是熱門賽道,比如半導體、醫藥醫療。北交所推出,專精特新企業迎來利好,對投資機構來說,個人認爲,投資機構現在對中早期項目關注度會比以前高,之前很多機構偏中後期投資,做Pre-Ipo。專精特新裏面很多項目應該已處在中早期階段了,這樣的話會得到更多資金的青睞和關注。”

劉盛宇近期感知最明顯的一個細微變化是,找高禾投資溝通早期項目的資金好像比之前多了。而在之前,一些項目的中早期融資是最難的。有好幾個項目,技術層面都很好,甚至是國內首創,比進口產品都好,但是在很多資本看來都是太早期了。

投資人爲什麼不願意“投早”?

“缺乏確定性。”劉盛宇表示,這兩年,一級市場機構頭部化趨勢明顯,且熱衷於投資中後期項目,不少投資機構之前經歷了資本寒冬和退出難,因此對“確定性”要求很高。

浙商創投合夥人陳偉民介紹,早期項目的退出期一般都大於5年,中後期項目退出期略短,如果是IPO退出,也要3~5年。

北交所的設立,可以彌補資本市場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短板,也縮短了一級市場投資機構的被投項目退出週期。

陳偉民分析稱,IPO退出收益率最高但非主流,實際情況是大部分項目是回購、項目清算以及通過S基金方式退出。

資本市場的“蝴蝶效應”

北交所帶來的蝴蝶效應正在發酵,除了投資機構,券商等中介機構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浙商證券獲悉,浙商證券正從三方面對北交所上市業務推進工作進行部署,其中提及:“將把加大中小企業服務覆蓋放在近期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做早、做小’策略,瞄準專精特新企業,發動全國百餘家營業網點的力量,發揮與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寧波股權交易中心等機構的合作優勢,團隊與分支機構之間、團隊與中介機構之間,形成緊密合作,形成統一的服務團隊主動走進企業,推動相關業務從單兵作戰到體系化運營。”

中信建投證券投行委委員、董事總經理李旭東此前曾分析稱,北交所的設立,將進一步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形成與滬深交易所功能互補、互聯互通的證券市場新格局。有效激活創新層、基礎層的活力,並向下延伸搞活區域性股權市場,中小企業層層遞進的資本路徑逐漸清晰。

浙江省經信廳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發展處處長應雲進則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透露:浙江經信廳正在與北交所對接專精特新企業相關工作,資本對接將是浙江省經信廳主接下來要開展的工作之一,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將專門設立浙江專精特新專板,然後爲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專題培訓,與北交所、上交所的科創板、深交所的創業板對接,引進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產業基金對接,引入銀行,開展投貸聯動的融資對接。

安永浙江省主管合夥人黎志光則向記者表示,北交所的發行條件和標準相對更低,服務對象“更早、更小、更低”,爲更多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了機會;其次,相對傳統IPO上市路徑,“層層遞進”的轉板機制使得審覈難度相對較低和確定性更強,時間安排也更爲緊湊,而再融資階段,進一步通過儲架發行、自辦發行、授權發行等方式簡化了程序;第三,從北交所的交易規則和持續督導等規則來看,北交所充分借鑑了現有板塊的規則或監督經驗,又進一步改進形成了更符合中小企業差異化特點的制度,有望改善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爲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便利。

新嘗試:投貸聯動

浙商創投合夥人陳偉民向記者表示,目前浙商創投和浙商銀行就有關於投貸聯動的合作。據瞭解,浙商銀行、浙商產融和浙商創投還共同發起設立了“鳳凰行動”計劃專項基金,總規模255億元。

陳偉民表示,在基金運作過程中,浙商銀行和浙商創投會對質地較好的企業一起進行投貸的盡調。“因爲企業有可能缺資金,融資一部分可以用股權來解決,一部分用貸款來解決,我們也會給出建議,就是怎樣去配置資金比例的問題,有時候,企業一級市場融資太多,會稀釋大股東股權,所以我們也會建議企業配置一些財務性貸款,做一個融資組合。”

目前,國內現有投貸聯動業務模式主要包括“銀行+子公司”模式、“銀行+基金模式”、“銀行+VC/PE模式”。“銀行+子公司”模式受限於子公司的牌照限制,其推廣難度較大,而“銀行+基金”模式則面臨政策風險,相比之下,採用“銀行+VC/PE”模式的投貸聯動業務則有較廣闊的發展空間,商業銀行與投資機構展開合作,銀行發揮其資金優勢,而投資機構則可發揮其在投資領域的專業能力,且雙方共享項目庫,做到信息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特別是採用認股選擇權方式時,銀行可獲得股權投資的超額收益,使風險與收益相匹配。

當然,銀行和投資機構在風險偏好、風控研究等方面有不同的標準和緯度,陳偉民對此也強調:“投貸聯動,銀行和創投機構在項目共享機制上和風險控制措施上是互通的,彼此有比較深度的合作,基於資料研究共享判斷,但最終的投資決策是分開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