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批發價跌幅達27%!唯一可以自給自足的糧食供需失衡,日本做出重要決定→

在原材料和能源價格上漲的背景下,全球多地出現物價上漲。日本也同樣迎來了一波漲價潮,但是當地的大米價格卻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日本大米價格爲何會逆勢下跌呢?

批發價跌幅達27%!唯一可以自給自足的糧食供需失衡,日本做出重要決定→

在日本,除了可以在超市買到大米,不少的老居民區還有傳統米店,許多居民仍然習慣到米店買米。

記者所在的這家米店已經有12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正是新米上市的季節,店內銷售着十幾種大米,產地包括北海道、新潟等等。老闆表示今年店內幾乎所有種類的大米價格都出現了明顯的下跌。秋田縣產的大米,每公斤比去年下跌了大約人民幣1.7元左右。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9月,今年日本新米的平均批發價格同比下跌12%,連續兩年下跌,部分品種的跌幅甚至達到27%。

大米是日本唯一可以自給自足的糧食,今年產量預計將達到700萬噸,米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導致供需失衡。

疫情之下,日本消費者減少外出用餐,使餐飲行業對大米的需求大幅下滑。儘管居家時間變長可能使家庭大米消費量增多,但到明年新米上市前,日本大米的整體需求量預計僅爲703萬噸,比疫情前減少4.4%。

而在供給方面,雖然日本通過政策調控大幅削減大米產量,使其基本達到供需平衡,但因去年陳米仍有大量積壓,導致市場總體供大於求,引發新米價格下跌。

爲了應對這一情況,日本農林水產省決定對15萬噸陳米進行長期保管,不再進入市場流通,今後可能會用於各種援助項目。

除了疫情這個特殊因素之外,飲食結構變化和人口減少,則是導致日本大米消費量下滑的長期因素。目前日本人均年大米消費量只有50多公斤,比半個多世紀前減少了一半以上。

面對國內市場萎縮,日本政府除了繼續推動大米減產以外,也把擴大出口作爲解決大米過剩的重要途徑。去年日本大米出口量連續第13年增長,米價下跌將進一步帶動日本大米的出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