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貸款大幅增加,爲何企業仍反映融資難融資貴? 

針對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各級政府與金融部門密集出臺政策,問題得到緩解。2020年,全國普惠小微貸款餘額增長31%,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但值得高度關注的是,仍有一些地方和企業反映獲得感不強,政策落實不到位。安徽省政協副主席李和平在2021年全國兩會上指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仍然存在。此前,江蘇省銀保監局局長熊濤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指出,江蘇信貸總量已經較大,但根據地方政府和企業調研,銀行貸款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始終存在。

這種貸款大幅增加和許多企業感受存在反差現象說明,融資難融資貴還存在難點堵點問題。當前至少兩大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

一、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疊加先還後貸一刀切問題

(一)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和製造企業最重要的定額流動資金需求脫節。

據某市連續兩年對近200戶製造企業調查,一年期貸款約佔全部流動資金貸款的96%。

製造業流動資金需求的特點是,企業不僅有臨時性貸款需求,更重要的是中長期定額流動資金貸款需求。定額流動資金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最低需要、需長期佔用的流動資金。例如啤酒生產企業每萬噸啤酒生產能力需要300萬元流動資金等。定額流動資金類似於“最低生活保障”,不足就會造成資金緊張、甚至減產停產。

製造企業因定額流動資金需求申請貸款,銀行應當提供中長期貸款。因爲絕大多數企業一年的利潤不足以償還貸款,需要3年、5年甚至更長時間實現的利潤才能歸還。若發放一年期貸款且到期收回,勢必造成定額流動資金減少,影響正常生產經營。正因如此,美國小企業局合作銀行對小企業貸款一般7年至10年。

但相當長時期以來,銀行忽視了製造業定額流動資金需求,對多數企業只單一提供短期貸款。過去常見批評企業“短貸長用”,這是不公平的,因爲銀行中長期貸款產品缺位,主要責任在供給側。嚴格來講不是“短貸長用”,而是“長用短貸”。

(二)先還後貸一刀切仍然突出。

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脫離製造企業需求,屬於期限錯配,存在重大風險;但可以通過展期或借新還舊來緩解,以延長貸款期限。例如日本銀行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一般到期展期,實際上成爲中長期貸款。

又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郵儲銀行浙江樂清市支行通過無還本續貸(主要是借新還舊)解決期限錯配,期限可以五年。但目前展期和借新還舊難仍然是突出問題。有些銀行內部貸款分類存在“一刀切”問題,把展期列爲關注,導致基行缺乏展期的積極性,要求企業先還後貸。小微企業雖有無還本續貸政策,但有的銀行政策落實不到位。某全國性股份制銀行2019年全行無還本續貸戶數只有兩戶。

(三)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疊加先還後貸,給企業帶來兩大危害。

貸款期限短,又要先還後貸,企業就難了。

第一,大幅度增加倒貸成本,造成融資貴。一是增加過橋成本。如果到期貸款額度大,製造企業爲了保證定額流動資金不減少,維持正常生產經營,不得不求助過橋資金,大幅增加過橋成本。民間借貸姑且不論,疫情期間有的地方政府性轉貸基金年化利率超過15%。二是人爲增加還貸續貸手續,浪費大量時間成本。某企業近5年平均貸款餘額約3000萬元,平均年淨利潤近500萬元;按照企業盈利能力,銀行應提供6年期貸款,但目前均爲1年期貸款;6年給企業增加5次還貸續貸,每次倒貸都需一個月辦理授信手續。某企業2020年末21筆一年期貸款,平均每月倒貸兩次,最多四五次,企業專門拿出財務人員辦理倒貸。此外,還有隱性成本。某小微企貸款餘額約4000萬元,平時賬上要預留500萬元專門用於倒貸,佔貸款的12%。

第二,資金“斷檔”,甚至資金鍊斷裂。先還後貸存在時間差,有資金“斷檔期”,少則幾天,多則一兩個月。如果一筆大額貸款到期或幾筆小額貸款集中到期,銀行續貸不及時或者不續貸,就容易因定額流動資金大幅減少、“失血”過多而資金鍊斷裂。

正因流動資金貸款短期化和先還後貸疊加造成的倒貸成本高風險大問題始終沒有從整體上解決,企業自然反映融資難融資貴。這就是貸款大幅增加和許多企業感受存在反差的背後原因。

二、無抵押物貸款難問題

2020年全國信用貸款增長超過30%,但許多企業仍然反映在抵押物上貸款“卡殼”。2020年6月份李克強總理視察煙臺,山東十二學教育有限公司當面向總理反映,因沒有抵押物,500萬元貸款解決不了。據北京某課題組2020年下半年對88家中小民營科技企業問卷調查顯示,有將近四成的企業表示因缺乏抵押物,較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

三、對症下藥,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兩大“堵點”問題

(一)大幅增加製造業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

首先,要根據製造企業最重要的定額流動資金需求,大幅增加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從源頭上解決銀行抽貸、倒貸成本高風險大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曾在2020年“兩會”建議,將70%短期貸款置換爲2-3年的中期貸款,幫助民企從週而復始的還貸、申請和續貸中解脫出來,將更多精力集中在辦企業上。

在這方面,浙江的經驗值得借鑑。浙江銀保監局發揮監管引領作用,引導銀行增加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到2021年三月末,浙江中期流動資金貸款餘額超過1萬億元,佔全部流貸的34%。又如山東德州市創新開展“主辦行+中期流動資金貸款”模式,把中期流動資金貸款納入主辦行服務重要內容,受到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工信部予以轉發。

其次,對銀行機構增加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給予政策扶持。建議央行安排三年期專項再貸款,引導鼓勵銀行機構發放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各級工信、財政部門對銀行發放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予以風險補償;監管部門將增加製造業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納入對金融機構評價考覈。

再次,完善中長期貸款還款方式政策規定,改變現行單一的半年一次還款的做法,恢復過去既可以分期還款也可以一次性償還、由企業和銀行協商靈活選擇還款方式。

引導銀行增加中長期貸款特別要發揮政策性擔保作用,各級政府性擔保機構要大幅增加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擔保,引導銀行機構增加中長期流動資金貸款。美國銀行業對中小企業貸款7-10年,“敢貸”、“願貸”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小企業局提供擔保。

(二)大幅增加無縫續貸,緩解期限錯配和資金“斷檔”問題。

第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銀行要清醒認識到我國企業普遍短期貸款用於定額流動資金、期限錯配嚴重和直接融資不發達的國情,要認識到借新還舊和展期是緩解期限錯配、使貸款期限趨向科學合理的重要形式;有利於避免企業資金“斷檔”,服務實體經濟。目前這種先還後貸僵化的做法,不僅帶來融資貴和流動性風險,邏輯上也自相矛盾。銀行大多數正常類短期貸款,企業還貸後銀行還會續貸,還貸就是走形式。既然會續貸,說明企業符合貸款條件,銀行就應搞好服務,通過借新還舊或展期無縫續貸。如果不符合條件,就乾脆不要續貸。先還貸、間隔幾天甚至一兩個月再續貸,造成企業資金“斷檔”、讓企業拆借高息過橋資金,在邏輯上自相矛盾,客觀上是折騰企業。

第二,大幅增加無還本續貸和展期這兩種無縫續貸業務。原則上正常類貸款,都可提供無縫續貸服務。當務之急要解決無還本續貸工作不平衡問題,將無還本續貸政策落地。到2021年六月末,浙江無還本續貸餘額達5400億元,比去年增加1倍,餘額和戶數均居全國第一。山東禹城市農商銀行無還本續貸覆蓋面超過60%。但是一些地區和銀行佔比嚴重偏低,應對標先進,查找不足,大幅提高無還本續貸佔比。糾正展期一刀切列入關注做法,積極通過展期無縫續接貸款。展期是化解期限錯配最便捷的方式。

第三,完善監管政策,疏通緩解期限錯配渠道。出現系統性倒貸難題,一定是制度出了問題。目前借新還舊一刀切列入關注、短期貸款展期累計不能超過原期限的政策,不符合普遍短期貸款用於定額流動資金、期限錯配嚴重的國情,基本堵住了緩解貸款短期化、期限錯配的途徑,造成銀行抽貸、過橋成本高等一系列後果,亟待完善。建議立即修改《貸款風險分類指引》,恢復2000年區別對待政策,即只要符合生產經營正常、屬於週轉性貸款等條件,借新還舊列爲正常貸款。

建議立即修改《貸款通則》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不得超過一年的規定,短期貸款展期期限累計可以5年。只要借新還舊和展期政策符合實際,改變一刀切做法,銀行抽貸、倒貸成本高風險大這兩個老大難問題可基本迎刃而解。

第四,將無縫續貸納入監管評價考覈,不是籠統的考覈包含先還後貸資金“斷檔”的續貸。

(三)大幅增加政府擔保機構信用保證,緩解無抵押物貸款難問題。

解決無抵押物貸款難有兩個途徑:一是銀行信用貸款,二是政府性融資擔保提供信用保證。目前突出問題是“一手硬一手軟”——銀行信用貸款大幅增長,政府性擔保機構信用擔保卻“打醬油”。

政府性擔保機構信用擔保是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經驗。它們認爲,解決中小企業缺乏抵押物問題,必須用“看得見的手”克服市場失靈,由政府擔保機構爲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保證。例如我國臺灣地區成立財政出資爲主的中小企業信保基金,專門爲生產經營正常、唯獨缺乏抵押物的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幫助企業獲得貸款,有效破解了抵押物難題。又如日本各都道府縣都成立了政府出資爲主的地方信用保證協會,不以盈利爲目的,專門爲中小企業提供信用擔保。

近年來,國家已連續出臺政府擔保機構信用保證政策,解決無抵押物貸款難問題。2019年中辦、國辦下發《關於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政府性擔保機構“對符合條件的可取消反擔保”。疫情發生後,央行、財政部等聯合發文,要求政府性擔保機構“應取消反擔保要求”。2020年4月,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推出措施,對小微企業、“三農”等取消資產抵(質)押要求。浙江台州成立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到2020年10月末,在保餘額超過100億元,放大十倍。

但目前突出問題是除浙江等少數地區外,全國大多數地區政府擔保機構基本沒有落實國家取消反擔保政策,仍要求企業提供抵押物或反擔保企業。

2021年某市《電視問政》報道,某企業符合其他貸款條件、唯獨沒有抵押物,跑了三家銀行都沒有拿到貸款。記者找到該縣註冊資本一億元的國有擔保公司,但擔保公司也要抵押物。不僅如此,該擔保公司2018年以來只辦理了1筆業務,財政出資大量閒置。信用保證業務空白、擔保資源大量閒置是普遍性問題。全國融資擔保機構2019年末實收資本1.17萬億,僅放大2.3倍。

按放大5倍、50%用於單戶100萬以下市場主體信用保證計算,全國擔保機構信用保證資源閒置約1.6萬億,約160萬戶小微企業因此無法享受信用擔保政策。大多數政府擔保機構沒有開展信用保證業務是銀行信用貸款大幅增加、中小企業仍然反映無抵押物貸款難的重要原因。

破解無抵押物貸款難問題,當務之急要解決政府擔保機構信用擔保“打醬油”問題。一是各級政府和政府性擔保機構要充分認識到取消反擔保是國家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特別是金融支持疫情防控的重要政策;是用好“看得見的手”、克服市場失靈的重要體現。目前這種作爲企業的銀行機構能夠大幅增加信用貸款,而不以盈利爲目的的政府擔保機構信用保證反而“打醬油”的狀況,不合乎邏輯,是政府公共服務不到位。

二是各級政府性擔保機構要大幅增加信用擔保規模,三年內擔保倍數必須至少放大5倍,首先把1.6萬億閒置信用擔保資源利用起來,幫助約160萬戶市場主體獲得貸款。

三是從激勵機制入手,解決“不敢擔、不願擔”問題。各級財政部門要將中小微企業信用保證、放大5倍納入對擔保機構績效評價考覈,並和薪酬掛鉤;各級工信部門將小微企業信用保證業務納入融資擔保獎補範圍。

(作者趙小廣爲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普惠金融促進會專家委成員,曾任山東省德州市中小企業局局長、德州商業銀行行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