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物修復有“規矩”,文物行業首個職業技能標準頒佈 

《我在故宮修文物》等一系列影片讓大衆對“文物修復”這個職業充滿了好奇,以故宮博物院來說,180餘萬件文物,歷史長河中蒙塵的、甚至支離破碎的文物如何以熠熠生輝的樣子呈現在大衆面前,這背後少不了文物修復工作者的努力。

10月19日,我國文物行業首個職業技能標準——《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頒佈。澎湃新聞獲悉,因爲文物修復工作涉及衆多類別和材質,這是目前職業方向最多、內容最爲豐富、體量最大的一項職業技能標準。

關於文物修復師的報道,近年屢見報道。在文物修復師的妙手下,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三彩馬,遼金木雕佛像,康熙皇帝60大壽的32扇屏風,乾隆皇帝生母的金髮塔等稀世珍寶經過修復重獲榮光。公衆也開始瞭解修鐘錶的師傅因爲要處理很多細小的鐘表結構,手要格外穩當;修古畫則要有足夠的耐心去“洗畫芯”“揭命紙”;而修復壁畫時,面對一碰就掉的牆壁,則甚至要判斷牆壁的成分、是否有病蟲害,當從事文物修復這個工種的師傅們被冠以“匠人”稱呼時,在崇敬之餘,也有帶着一些神祕。

最近,國家文物局也指出文物修復領域存在的這一問題,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談及:“長期以來,文物修復領域由於缺乏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而難以評價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加之缺乏科學標準的操作規範,文物修復質量也難以保證,文物修復人才隊伍建設滯後於行業需求,成爲影響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的瓶頸問題。”

10月19日,我國文物行業首個職業技能標準——《文物修復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以下簡稱《標準》)頒佈。

《標準》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技術規程(2018年版)》的規定,充分考慮文物修復師從業特徵及基本要求,遵循整體性、等級性、規範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制定。共涉及13個職業方向、65個職業等級,主要包括職業概況、基本要求、工作內容和權重表四個部分。《標準》將該職業分爲五個等級,分別爲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

如果以某些職業方向的具體規定來理解,比如“陶瓷文物修復師”這個職業方向的評定,從五級到一級,都在“現狀調查”“修復材料製備與工具設備選用維護”“本體修復”“檔案記錄”四個方面作出規定,但是不同的級別需要掌握的技能不同,比如,五級、也就是初級工“能目測識別陶瓷文物病害類型、能記錄病害基本信息、能手繪病害示意圖”“能配製常用清洗溶液”等就可以達標,而一級、也就是高級技師則需要“能用綜合方法清洗病害不穩定的彩繪陶、能用綜合方法清洗開片瓷器”,還需要“能組織採用3D打印等新技術進行補配、能組織開展缺失部件的複製”等等。 寶雞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龍紋禁組裏戶方彝(修復前)

《標準》的制定也相當細化,以壁畫修復這個職業的三級技師所需要掌握的職業能力爲例,包含預加固處理、安全防護、起甲病害修復、彩塑加固、地仗脫落加固修補、歷史加固剔除、脫鹽處理處理、新支撐體安裝、壁畫表面附着物的去除等方方面面,是對整個修復流程中所可能遇到的問題的整體判斷,文物修復師可以直接對照操作。

一是規定了文物修復師的職業技能鑑定要求。對文物修復師相應等級技能鑑定評價、理論知識考試、技能考覈及綜合評審方法和方式做出了要求;二是提出了相關職業道德基本知識、職業守則以及應掌握的通用基本理論知識、安全知識、環境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知識等內容;三是理順了不同職業方向的職業功能,並根據不同等級文物修復師在工作內容中應達到的結果或應具備的能力、掌握的技術理論、操作規範和安全規範等知識點進行了細分;四是合理匹配不同職業方向、不同等級所對應的職業功能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要求權重。 故宮博物院鑲嵌工藝的保護修復
國家文物局方面表示,考慮到文物行業首次制定職業技能標準,行業及社會勢必已經沉積了大量富有經驗且工作年限較長的文物修復人員,《標準》分別在三、二、一級中對應增加了累計從事本職業或相關職業工作15年、20年、25年(含)以上的開放申請條件,將相關職業、相關專業的範圍儘量放寬,讓更多有能力的人員從事文物修復工作。 新聞發佈會現場

“《標準》是我國文物行業第一個職業技能標準,將推動文物修復向社會開放,對文物事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標準》是建立我國文物修復人才評價制度的重要環節,對於規範文物修復師職業管理、推進職業技能評價科學化、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升文物修復質量、促進文物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談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