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記者親身感受:香港仍是中國對外經貿大門

參考消息網10月20日報道 日本《朝日新聞》10月17日刊發題爲《香港依然是中國對外經貿的大門》的報道,作者系記者奧寺淳,報道記敘了記者在香港的親身感受,打破了日本人對香港的負面想象。全文摘編如下:

雖然遭受新冠疫情等衝擊,但實際上香港經濟一直保持堅挺。原因在於,香港作爲中國對外經貿大門的機能是其他城市無法取代的。

晚上11點左右,記者結束工作,打算去買點食品,便向位於繁華商業街銅鑼灣的超市走去。大街上人流已開始減少,但進入超市後才發現,這裏和外面是兩個世界。

人很多,太多了。貨架之間擠滿了戴口罩的年輕人、情侶以及歸家途中的上班族。年輕的男男女女一邊說笑,一邊享受購物樂趣。

實際上,香港超市的銷售額已經超過疫情暴發前2019年的水平。據香港大學的研究者預測,由於本地需求和貿易的增長,第四季度實際GDP將比上年同期增長約6.4%,並認爲“經濟增長將會持續下去”,因爲民衆旺盛的消費意願對香港經濟形成了支持。

當然,香港也受到新冠疫情的不小衝擊。疫情前香港每年接待約5000萬中國內地遊客,現在這一數字減少了99%,酒店和旅遊相關行業處境艱難。但香港的房地產價格依然堅挺,日式烤雞肉串店等人氣餐館要提前2個月預訂。在金融街和中環酒吧集中的地段,直到深夜還喧囂熱鬧,因爲還有不少人沒能進入店內喝酒,其中尤以歐美白人爲多。

這樣的香港,跟日本人所想象的情況或許並不相同。截至目前,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很有限。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7月的日資企業營商環境調查(280家企業作答)顯示,目前認爲“香港國安法沒有造成影響”的比例超過60%,回答“香港國安法造成了負面影響”的企業只佔15.5%。

擁有上千家會員的香港美國商會也沒有改變對香港的定位,認爲香港仍然是連接亞洲與西方國家的重要貿易和金融基地。

香港的法人稅和所得稅很低,而且對貿易和資本交易的限制也很少。除了能夠用外幣立即進行結算,這裏也依然是中國對外經貿的大門,外商對中國內地約70%的直接投資都經由香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