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ZNDS資訊。

經過近百年的發展,從最早的黑白電視,到CRT彩色電視機,又到目前還佔據主流的LCD液晶電視,電視產品在人們腦海中的固有形態,被一次又一次的顛覆,顛覆即是產品的進步、是技術的飛躍,也是人們客廳娛樂生活被創造者們一次又一次的改變。

衆所周知,液晶技術出現於上世紀70年代,其實從現在LCD技術的顯示成果來看,液晶面板本身的技術起點並不高,要知道最早的液晶產品,無論從畫質表現,到響應速度等各項素質都糟糕的一塌糊塗,最初的液晶顯示設備,面板內部的液晶體排列時間甚至超過了1秒!看似很短的時間,卻意味着使用者拖動一個對話框後面甚至還跟隨着長達1秒的軌跡!

正所謂“三歲看到老”一項技術在現身初期的表現,其實就已經決定了它後期發展的上限,故而液晶面板發展至今近40年,如此長的時間跨度,也不能徹底根除其漏光問題的硬傷,令人痛心疾首的同時,同時也希望有一個徹底顛覆性的技術出現,而就在此時,OLED正式出現,與我們見面了。

· 優勝劣汰,是行業競爭產品發展的一個必然條件,那麼OLED究竟在哪些方面將液晶產品擊敗了呢?

1、物理形態:

細數電視工業設計發展史,就是從“一臺”到“一張”的演化過程,這是產品形態方面的改變,所以在外觀方面,能變得更輕薄,似乎就象徵着顛覆。衆所周知LCD產品已經能將電視厚度做到“超薄”,而OLED呢?憑藉簡單的物理結構,與電致發光的優秀特性,擺脫LCD背光硬傷之後,這樣“一張電視”就應運而生了。

OLED技術讓電視產品在外觀上又一次的到了進化,從最早的CRT“大屁股”電視向液晶電視轉型的時期,電視產品經歷了最具革命性的變化,似乎就是那個時候,電視廠商在產品厚度上面的追求,就已經開始了。物理結構的簡單,使OLED技術的電視設備厚度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而自發光的顯示特性,似乎相較來說更爲重要。

2、自發光:

擺脫背光帶來的並不僅僅是“薄”而已,LCD面板的背光源也是液晶電視漏光的罪魁禍首,而擺脫了背光,就意味着,電視自OLED技術開始,擁有了真正意義上的黑色!而“電至即亮”的特性就又克服了液晶產品“拖影”的難題。

客觀角度來講,顯示技術的發展方向,一定是“自發光”技術,例如現在的OLED技術,而向更先進自發光技術發展的過渡性技術。包括QLED量子點顯示的最後目標也是實現自發光,對於顯示技術光源的探索會發展到何處?自發光全面普及究竟需要多長時間?這纔是行業下一個風口性技術需要着重思考的關隘所在。

3、價格:

消費升級趨勢的逐漸發酵,消費者購買更加高端產品的意願相比之前更強,在更高視覺娛樂的要求下,顯示產業的研發力度也在逐步加強,同時催生顯示技術在近幾年呈現大爆發式的增長,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OLED技術,而伴隨技術的進步,產品良率以及產能的提高,產品價格也勢必會逐步下探。

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OLED技術和液晶技術價格趨勢的變化,液晶技術從出現之初到價格逐漸下探到普通消費者能夠接受的區間,花費了10年時間,而反觀OLED技術,從出現到普及也不過5年左右。

現在,借小米的市場能力,OLED電視已經完成向中低端市場的普及,手機產品更是在2018年iPhone X問世之時就完成了佈局,可以預見的是,OLED面板的價格變得比液晶便宜也說不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