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核酸檢測進行24小時待命模式,能做到嗎?

記者 | 原禕鳴

國家衛健委1026發佈《關於進一步強化當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服務的通知》(以下簡稱爲《通知》)。《通知》要求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佈局核酸檢測資源,以設區的市爲單位,對核酸檢測機構實行網格化設置管理。

《通知》要求所有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傳染病專科醫院、各級疾控機構等,均應當具備核酸檢測能力並提供檢測服務。並且,核酸檢測機構要向社會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在規定的反饋時間基礎上,進一步縮短核酸檢測結果報告時間。特別是對願檢盡檢人羣的核酸檢測,力爭在6小時之內報告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北方疫情初期,西安的兩名外地旅行確診病例在混檢結果存疑時,曾在西安當地自行前往醫院進行核酸檢測,但院方告知已下班無法進行檢測。此後雖進行了核酸檢測但也用了較長時間纔出報告。

這也直接導致了二人從混檢結果存疑到確診的這一關鍵窗口期時間被拉長,擴大了接觸範圍,在客觀上加大了後續的防疫難度。

有檢測需求卻找不到核酸檢測機構、做了核酸卻遲遲等不來結果這一現象在2020年武漢疫情早期曾大量出現,但在武漢疫情結束後,國內從醫療機構到相關研發企業都大大提升了核酸檢測能力,但西安事件卻再次提示,在常態化防控下,核酸檢測能力依然需要持續進行提升優化。

另外,如今各地防疫部門對核酸檢測的時效性要求越來越嚴格,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的七天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到三天內,更有不少省市及場館要求到訪者提供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不過,要求核酸檢測機構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力爭在6小時之內報告結果的要求將如何做到?是否所有二級及以上綜合醫院、傳染病專科醫院、各級疾控機構都有能力做到?

華大基因方面對界面新聞介紹,僅從科技的角度來講,達到24小時運轉的要求是沒有問題的,其設備升級在全流程自動化方面進行了升級,以此前的廣州火眼實驗室爲例,其日檢測通量爲21萬單管,若採取101的混採技術,每日最高可檢測近210萬人份核酸檢測樣本。並且其全自動設備可在40分鐘內完成192例樣本的全自動樣本分杯工作。此外,實驗室還搭載了高通量自動化的儀器設備,採用輪班制運行模式,可以做到24小時不間斷檢測。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通知》內容依然相對模糊,如並未明確6小時是從採樣開始的6小時還是從採樣送達實驗室後的6小時

華大基因方面還表示,從樣本送到實驗室算起到出具檢測結果的大概時間爲3小時。但在集中處理大規模樣本的檢測時,整體完成時間會受到樣本信息流、規模化生產排期等多方面的影響。

而從西安的經驗教訓中不難看出,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這一要求,更大的壓力或將由前端檢測服務機構承擔,這一壓力尤其將體現在人力和管理上。

《通知》發佈之前,已有省市提供了部分可提供24小時核酸檢測服務的醫院名單。例如,廣州市衛健委96日消息,廣州市定點52家醫療機構爲重點人羣提供24小時核酸採樣服務,發熱門診、急診6小時出報告;普通門診等人羣12小時出報告;願檢盡檢人羣24小時出報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