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青年漢學家穆成功(納吉赫·易卜拉欣)展示其書法作品。受訪者供圖

“我喜歡中國功夫和文化,所以我選擇了學習中文。”埃及青年漢學家穆成功(納吉赫·易卜拉欣)說。前不久,他剛剛參加了國際儒學聯合會和北京語言大學共同舉辦的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而他的埃及同胞凌驍(馬哈茂德·朱馬)則表示,他原本想上工程學,但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使他對學習中文產生興趣。凌驍說:“在埃及有1500餘家中國企業,所以現在學中文的學生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

埃及是最早開設中文教學的國家之一,上世紀50年代起,埃及各大學陸續開辦中文課程。隨着中埃關係不斷鞏固和升溫,學習中文的埃及學生與日俱增。凌驍說:“埃及目前已有20多所大學和學院開設了中文專業。如今埃及已有數千名中文學習者,我們算是世界上最熱愛學中文的學生之一。”此外,據媒體報道,埃及計劃在初高中階段普及中文教學。“埃及甚至在考慮成立一所以中文爲授課語言的理工大學。”穆成功透露。

埃及青年漢學家凌驍(馬哈茂德·朱馬)在2021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研討會上發言。受訪者供圖

凌驍認爲,與其他專業的畢業生相比,中文系的學生更容易找到工作,這可能是埃及人熱衷學習中文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穆成功認爲,除了就業考慮,文化因素同樣也不容忽略。在他看來,目前埃及的“中文熱”,折射出的是中埃關係的全方位提升。穆成功還補充道,中埃兩國的文學有很多相同點,兩國社會也有不少的共同點,這使得中國文學作品受到埃及漢學者和讀者廣泛歡迎。

凌驍說,埃及的中文教學遙遙領先,不僅體現數字上,教學質量和學生們的中文水平也能印證這一點。與前幾代人相比,如今線上的學習平臺和社交媒體給埃及學生提供了學中文的良好環境。穆成功認爲,埃及中文學習者數量的不斷增加,不僅有助於促進中埃文化交流,更有助於促進中國文化在阿拉伯國家和非洲的傳播,推動埃及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談及對未來的打算時,正在復旦大學攻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的穆成功表示,他希望成爲一個優秀的漢學家,把中國古典文學譯成阿拉伯語。而在南開大學學習同樣專業的凌驍,則希望畢業後能回到埃及教中文,把他在中國學到的知識傳授給他的學生。(作者系北京大學歷史系博士,現供職於人民網阿拉伯文頻道,實習生陳瀚林編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