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故城縣堅持堅持把產業就業科技消費幫扶作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整合資源、資產、資金等特色優勢,融合一二三產業同步發展,打出“組合拳”,帶動脫貧羣衆長期穩定增收。

產業項目帶增收。該縣立足和發揮耕地資源、農產品資源、農業勞動力資源、農業市場主體資源相對豐富等比較優勢,建設東大窪、茂豐兩家省級現代農業園區;先後引進總投資200多億元的泰國正大肉雞、石家莊以嶺中醫藥、康宏奶牛、新希望和天邦生豬、綠康特色果蔬等五大現代都市特色農業全產業鏈融合發展項目,構建起“2+5”現代農業產業發展體系。創新實施“農村黨支部+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羣衆+金融保險”的“五位一體”經營模式。通過黨組織帶動引導農民把土地入股到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規模化統一經營管理,農業龍頭企業對農產品訂單收購,銀行注入資本緩解資金壓力,保險機構植入保險進行收入托底,構建適度規模生產經營新體系,讓農戶對接產業,抱團發展,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同時,結合五大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強鏈、補鏈、延鏈,深入開展“百企興百村”活動,本着自願原則,協調有愛心的130家企業與142個貧困村建立了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形成了脫貧村、脫貧戶與幫扶企業共建共享共贏的“造血式”幫扶新格局。2021年,五大特色農業全產業鏈及“五位一體”,通過土地租賃、入股分紅等多種方式,帶動脫貧戶年增收4000元以上,帶動284個村集體年增收入10萬元以上。

就業幫扶促增收。全力克服疫情影響,打造以本地就業、轉移就業爲主,公益性崗位兜底保障的就業幫扶模式,實現企業用工和貧困人口就業雙向選擇。鎮村兩級每月對貧困勞動力就業情況進行摸底,準確掌握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身體和家庭情況、就業現狀、培訓和崗位需求等情況,建立就業需求臺賬、務工人員臺賬、公益性崗位人員臺賬,提高務工就業管理的精準度。對有就業服務需求的脫貧人員開展個性化“一對一”幫扶。今年以來,組織開展“春風行動”等線上、線下招聘會9場次,發佈就業崗位4472個;發放明白紙、宣傳手冊共計4萬餘份;新籤、續簽公益性崗位769人,年均增收7200元,錄入“國扶”系統扶貧車間2個,吸納就業11人,年均增收8000元;全縣脫貧人口務工就業3345人,其中省外務工513人,縣外省內務工179人,縣內務工2653人,完成今年省定就業目標任務3243人的103.15%。

科技、金融助增收。該縣始終堅持把金融、科技作爲產業就業發展的“加速器”。健全縣、鄉、村三級金融服務網絡,完善“政府+銀行+農業龍頭企業+保險公司+貧困戶”的聯動機制,脫貧戶按照“戶貸、戶用、戶還”原則,以基準利率獲得扶貧小額信貸購買溫室大棚,與龍頭企業合作,在其引領下發展特色種植,脫貧戶貸款由縣財政全額貼息。截止9月30日,全縣共發放扶貧小額信貸910萬元,帶動182戶貧困羣衆增收72.8萬元,符合條件且有貸款意願的脫貧戶獲貸率達到100%。建立鄉鎮科技服務站13個,選派省級、縣級科技特派員49名,先後下鄉指導170多次,服務農民600多人次;引進農業新品種、新技術7項,開展農業科技培訓14場次,培訓農民300多人次,帶動脫貧羣衆持續增收。

消費幫扶推增收。故城縣立足本地資源特色和優勢產業,大力開展扶貧產品認定工作,在解決賣難賣賤的同時,助推產業快速高效發展。今年以來,共認定扶貧產品119個,全部入駐中國社會扶貧網;設定專櫃11處、專館9個、專區15處;連續組織農業龍頭企業,參加農博會、農貿會等產品交易會等活動,年累計扶貧產品銷售額達4.87億元,受益額1300餘萬元。(王希錄 秦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