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不斷上漲的糧價,正成爲各國頭疼的問題。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全球食品價格平均指數爲133.2點。作爲跟蹤全球貿易量最大的食品類商品國際價格的月度變化,這一指數已連續第3個月上揚,不僅同比上漲31.3%,同時已達2011年7月以來的最高值。

糧價的上漲也在切實地影響着消費者的餐桌。

一位韓國民衆在社交媒體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在韓國,牛肉本就不便宜,10月一公斤牛肉已經達到1000元人民幣以上,雞蛋價格相交去年已翻了一番,“一些色拉賣得更是比肉還貴”;美國勞工統計局稱,受肉類、家禽、魚類和蛋類價格上漲10.5%的推動,9月美國國內消費的所有食品價格上漲了4.5%;在巴西,近12個月相應物價指數累計上漲了9.68%……

“如果在半年前,客戶的第一句話是能不能再便宜一點,現在客戶首先問能不能保證供貨。”全球四大糧倉之一的美國嘉吉(Cargill)公司中國區總裁劉軍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說。

在他看來,疫情下的供應鏈瓶頸、需求的暴增,外加能源價格的溢出效應,都在助推當前全球食品價格的走高。

疫情干擾供應鏈

面對當前全球範圍內,牛肉價格普漲的現象,劉軍認爲,全球範圍內牛肉供給的緊張態勢與疫情同步。“主要還是疫情導致的,疫情下全世界對於蛋白的消費需求突然增長,大家喫肉喫得比以前多。”他說道,“從產業鏈週期來看,牛養殖的週期最長,雞可能需要三四十天,豬的話大概半年,所以牛肉本身供應鏈的跟上和提高面臨的障礙更大一點。”

野村的研報也認爲,在需求方面,隨着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當地消費者正在食用更昂貴的蛋白食品(如肉類、乳製品和海鮮)。這對全球糧食產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爲平均需要3公斤穀物才能生產1公斤肉類。

劉軍還強調,還要注意到,不同的大宗商品間還有個比價的問題。他以豬肉爲例,在中國由原來的十幾元人民幣/斤一度上漲到後來的40元/斤,因此牛肉就和豬肉有個比價的過程,“牛肉價格就存在追趕的現象”。

嘉吉所在的全球四大糧倉,也是全球100多個國家、擁有數萬家餐廳的麥當勞肯德基的主要食材供應商。但今年以來,全球各地的麥當勞、肯德基頻繁出現各種食材“斷供”的現象。最近日本的肯德基也苦於“無薯條可賣”。在美歐,這些快餐店一度出現肉類產品供應短缺,導致漢堡、麥香雞等一些普遍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出現了“空窗期”。

對此,劉軍表示,中國國內的麥當勞、肯德基連鎖門店沒有出現上述情況,而國外之所以出現這個情況,主要還是與屠宰行業有關。“在疫情發生期間,屠宰場是疫情的高發地區。因爲潮溼、陰冷、封閉、密集等因素,國外屠宰廠的工人在這樣的空間裏作業,感染新冠的概率比較高。再加上國外人手比較緊張,一旦出現疫情工廠需要不定期的防疫、清理,因此對供應鏈的影響是比較大的。”他說道。

此外,劉軍還表示,疫情下,卡車司機短缺也是國外市場中供應鏈方面遇到的一個問題,“卡車司機的活本身就比較辛苦,疫情可能使得一個司機的活要2~3個同行來完成,而且還存在司機本身的資質問題。”

“在當前海運市場紊亂的情況下,對供應鏈管理的挑戰比較大。”劉軍說道,“目前洛杉磯的港口堆了很多空箱,集裝箱船來不及等待,就卸完貨直接把船開回中國,再購買集裝箱把貨物運去美國。要看到疫情對供應端的每個環節都有負面影響。”

野村在報告中寫道,疫情對於供應鏈的干擾使得農產品進入市場更加複雜:由於餐館、酒店等傳統大宗採購模式的關閉,農民需要重新調整供應鏈,以滿足目前更加普遍的網上下單送貨的零售批發模式,“但這種轉換需要時間,而大量新鮮的農產品卻等不及,因此不得不被銷燬”。

警惕經濟危機再現

除了疫情下全球市場的需求強勁外,極端氣候導致的糧食歉收,也左右着糧價的走勢。最明顯的便是小麥。關於小麥價格,聯合國糧農組織表示:“由於主要出口國,特別是加拿大、俄羅斯和美國的收成減少,全球市場供應趨緊,繼續給小麥價格帶來上漲壓力。”

在北美,由於遭遇嚴重的乾旱,美國及加拿大的小麥紛紛出現減產;最大小麥出口國的俄羅斯也由於乾旱而產量下滑;歐洲則因爲年中時遭遇的洪澇災害,法國、德國等小麥產量下降。11月12日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小麥的基準合約價一度上漲到近九年的高位:826.75美分/蒲式耳。上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小麥的期貨價格已經累計上漲27.31%。

上週,俄羅斯還傳遞出一則攪動市場的信號:將在2022年上半年實行穀物出口配額,並將提高小麥出口稅。這意味着小麥出口供應在未來將進一步收緊。

劉軍也強調,還需看到能源價格上漲對全球糧食生產成本的影響,“石油的漲幅目前還沒有回到歷史高位”。野村也認爲,這一點通常容易被忽視。“在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糧食生產更加依賴機械、灌溉系統、運輸和冷藏,因此糧食價格對能源成本更爲敏感。”研報寫道。

研報中的數據顯示,糧食生產的最大成本之一化肥,其生產高度依賴原石油化工體系;生產化肥的關鍵原料氨水價格已從去年的夏天的單價大約爲100美元/噸,飆升至當前的近1000美元/噸。

至於全球糧價的這波漲幅何時是盡頭?劉軍對第一財經記者坦言,需要看到的是,大多數大宗商品的價格都在上漲,不同商品的漲幅有快慢,市場仍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消化滯後效應。

野村證券全球宏觀研究主管薩巴拉曼(Rob Subbaraman)認爲,對於新興經濟體而言,食品價格在CPI中的權重高於能源,因此要警惕食品價格成爲下一次經濟危機的導火索;對於發達經濟體,食品價格的上漲加上其他各種影響通脹的衝擊,可能會讓各大央行陷入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