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資北交所需考慮投資期限與風險承受能力是否相匹配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孟 珂

“北交所的設立意味着目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服務的範圍覆蓋了企業全生命週期。”11月17日,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對北交所的期待。他認爲,隨着北交所開市,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資源配置效率也將得到大幅提升。

王涵表示,北交所定位於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當前,科技創新正在成爲中國經濟新發展格局的“起跳板”,要實現科技創新,兩大路徑必不可少,一是需要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企業;二是需要提高科技創新型企業直接融資能力。

從國家戰略層面考量,設立北交所是一個新的突破。很多企業通過主板上市時,經營已處於穩定狀態,融資方式也更加多元化。恰恰很多中小型企業在上市之前的股權融資需求較爲旺盛,特別是中小型民營企業,往往面臨着上市難和融資難兩大難關。因此,北交所的設立在很大程度上進一步拓寬了上述企業的融資渠道,是對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補充。

王涵表示,北交所的設立將增強資本市場服務中小企業創新發展的有效性,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北交所的資金將流向更爲優質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實現優勝劣汰,從而使企業獲得更爲公允的價格。

此外,針對中小企業創新風險大、不確定性高、週期長的特點,北交所持續優化上市准入條件,豐富創新評價維度,充分體現精準包容理念。

從北交所首批上市企業的成色來看,王涵表示,市場表現方面,北交所公司收益水平相對佔優;估值水平方面,相對科創板與創業板存在一定折價;市值規模方面,首批上市公司市值更小且呈“斷層式”分化;行業分佈方面,首批上市公司集中分佈在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專精特新公司佔比未來有望進一步提升;財務指標方面,北交所上市公司營收增速較高而淨利潤增速相對居後,ROE與毛利率水平高於主板,研發支出佔營收的比重居中但增速居前,未來隨着北交所上市公司規模化盈利能力逐漸增強,淨利潤增速也有望實現較快提升。

在王涵看來,北交所聚焦“更早、更小、更新”,多數北交所上市公司仍處於發展初期,業務模式尚不成熟,企業體量相對較小,因此其抗風險和抗市場衝擊的能力較弱。投資者若參與北交所投資,需考慮投資期限與風險承受能力是否匹配,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判斷力,關注公司自身業務佈局,以長期投資爲主,切勿盲目跟風炒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