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發佈一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更注重融資環境鬆緊適度

◎記者 張瓊斯

關於貨幣政策、信貸投放、長期國債收益率、“錢去哪,錢在哪”等熱點話題,中國人民銀行釋放最新信號!

中國人民銀行5月10日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下稱“報告”)。關於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報告明確,中國人民銀行將保持貨幣政策的穩健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強化逆週期和跨週期調節,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切實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報告提出,要合理把握債券與信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係,引導信貸合理增長、均衡投放,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更加註重引導信貸均衡投放。從一季度金融數據看,金融總量穩定增長,信貸節奏更加平穩,爲後三個季度貸款投放留有後勁。上海證券報記者日前從多家商業銀行處獲悉,4月貸款增速相對平穩、“小月不小”,金融支持力度保持穩固。

目前,我國信貸總量已從過去兩位數以上的較高增速放緩至個位數,但這並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減弱。對此,報告分析,首先是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在加快推進;其次是當信貸存量規模較大時,繼續增加信貸投放的邊際效果遞減;最後是直接融資有良性替代效應。

報告明確,下一步,要轉變片面追求規模的傳統思維,宏觀上要更加註重把握好融資環境的鬆緊適度。

此外,針對物價、利率、房地產等其他關鍵問題,報告明確,下一步,加強政策協調配合,保持物價在合理水平;推動企業融資和居民信貸成本穩中有降;因城施策精準實施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更好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一視同仁滿足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債券市場供求有望進一步趨於均衡

2024年以來,我國中長期債券收益率下行較爲明顯。報告專欄文章《如何看待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提出,長期國債收益率主要反映長期經濟增長和通脹的預期,同時也受到安全資產缺乏等因素的擾動。

“我國長期國債收益率在反映市場預期和宏觀經濟方面總體是有效的。”報告稱,近年來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力度較強,爲債券市場平穩運行持續營造了良好的流動性環境;今年積極財政政策的力度比較大,計劃發行的政府債券規模也不小,發行節奏還會加快。債券市場供求有望進一步趨於均衡,長期國債收益率與未來經濟向好的態勢將更加匹配。

4月下旬以來,長期國債收益率有所回升。分析人士認爲,4月以來,國內各項經濟指標繼續改善,市場對經濟增長的信心進一步增強,對通脹築底回升的預期也更爲一致。從近期收益率走勢看,在中國人民銀行多次針對長期國債收益率進行發聲後,市場投資策略也有所調整,投資者更加關注長期債券投資的利率風險,投資行爲趨於穩健理性。

貸款主要投向重資產領域

目前我國貸款餘額近250萬億元、存款餘額近300萬億元,社會各界都很關注“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通過專欄文章《從存貸款結構分佈看資金流向》,報告分析銀行存貸款流向,用數據解答了“錢去哪,錢在哪”的問題,以及市場關於“爲什麼金融和經濟數據走勢會不一致”的疑問。

從“錢去哪”角度看,報告顯示,過去我國貸款主要投向了企業。在行業和期限結構上,以基建、房地產、製造業等重資產領域爲主,中長期貸款居多。但由於有效消費需求不足,實體經濟供給端和投資領域得到的融資更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爲什麼在全球高通脹背景下,我國通脹仍保持低位。

從“錢在哪”角度看,存款主要在居民部門。報告稱,只要銀行還在資產擴張,錢一經創造就不會減少,只是在企業、居民、政府等部門間循環轉移。分部門看,由於居民消費還在恢復,目前主要淤積在居民手中。同時,由於疫情衝擊、風險偏好下降,企業和居民在資產配置上也更傾向於收益更穩定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導致經濟循環中的“活錢”變少、循環不暢,這也解釋了爲什麼人們和企業微觀感受上都缺錢,而金融體系貨幣總量還在增加的矛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