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賈康:貨幣投放和房價上漲不是必然關係

來源: 時代週報

11月16日,由廣東時代傳媒集團有限公司主辦,時代週報、時代財經、時代數據承辦的2021中國地產時代百強論壇正式舉行。

論壇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以《打造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思路和要點》爲主題,圍繞如何打造長效機制分享研究心得和思路看法。

賈康提出,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着支柱產業的角色。隨着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和信息化,在經濟起飛和升級過程中,支柱產業需要起到支撐全局的作用。

“中國房地產的賣方市場特徵,使得它在發展過程中被賦予較強的金融屬性。”賈康表示,將房產作爲抵押物大概率不會縮水,反而可能升值,財富管理、融資炒作等都跟隨金融屬性附加到房地產概念中,也就出現了泡沫化,出現炒房團這樣畸形的市場過熱行爲。

房地產怎樣形成長效機制?賈康認爲,必須遵循市場規律,總體來說,“雙軌統籌”的同時,在商品房的概念之上尊重市場規律,掌握好裏面的基本邏輯關係,防止一些行政思維來限制房地產未來走向和長期良性循環的想象力。

“有人說,房價上漲是因爲貨幣投放過多,控制住貨幣就能解決問題。”賈康表示,貨幣的投放和房價上漲有一定關係,但不是必然關係,有時候貨幣比較充裕,房價還是上漲,這是因爲供不應求,是市場供求規律決定。

今年,房地產稅改革成爲大衆熱議話題。房地產稅改革雙管齊下,一方面積極穩妥推進立法,另一方面做好改革試點工作。

“房地產稅改革的正面效應是多方面的。”賈康稱,比如,促進房地產業沉穩、健康發展,遏制炒作。房地產稅施加持有成本後,市場就不會像原來那樣大起大落,也可以減少房屋空置,提高土地集約利用程度。

同時,房地產稅可以優化收入再分配,促進財產配置優化和共同富裕,還會催化從社區、基層開始的公衆事務、公共資源配置的民主化、法治化機制培育。

賈康表示,中央反覆強調“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化、工作再抓實”。真正解放思想,需要把重慶已經做了多年的土地制度改革的地票試點和投融資模式方面的創新經驗更好做總結,擴大這方面的推廣;在住房“雙軌統籌”的概念下,更好地處理保障軌上的具體形式,比如要有公租房、共有產權房。商品房軌道上,則要注重租房市場的發展,要有更規範的長租房,不只是簡單的完全產權房供給問題。

賈康強調,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神,還要放鬆供給的抑制和約束,更好地增加有效供給,來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關於房地產稅改革,除逐步發揮出來的的正面效應,外界也有一些疑問。

“多年來,社會上流傳說,國外是土地私有制,所以能搞房地產稅,中國土地都是國有的,所以搞不了,這是不對的。”賈康解釋稱,國際經驗表明,像英國等國家,土地既有私有也有公有,但英國所稱的市政稅即房產稅,是一視同仁地把所有地皮上的住房沒有區別地全覆蓋,最終的產權在誰手裏,不妨礙這個稅的推出。

“還有人說,這個稅基評估太複雜。”賈康認爲,稅基評估問題不是阻礙房地產稅推出的藉口。

賈康指出,最開始做房地產稅的改革試點並不是在上海、重慶,而是選擇其他6個城市,後來是10個城市,有代表性地做了物業稅模擬空轉的試點,就是解決稅基評估等問題。2018年,所有的不動產登記全部到位,信息上沒有任何障礙,具體的技術和方法可借鑑國際經驗,並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