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齡工作的重要文件再次出臺 哪些急難愁盼問題有望解決?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隔21年 關於老齡工作的重要文件再次出臺

11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我國從1999年開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截至2020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64億,佔總人口的18.7%,我國正在快速邁向中度老齡化社會。那麼今天印發的這份文件會有哪些亮點?又能爲老年人解決今後一段時間的哪些急難愁盼問題呢?

這份《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一個新亮點總結來說就是: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意見》提出,加強黨對老齡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這個文件有一個新亮點,就是強調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我們要積極地看待老齡社會,積極地看待老年人,積極看待老年生活。不能僅僅把老齡化看着壓力和負擔,它同時也蘊含着新的發展潛力和新的發展空間。比如,能催生新的業態、新的產業、新的發展動能。健康的老齡化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關鍵,健康是每個老年人自主生活和參與社會的前提和基礎。

推進優質資源向老年人身邊家邊周邊聚集

《意見》強調,充分發揮政府在推進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要推進優質資源向老年人身邊、家邊和周邊聚集。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提供多元化產品和服務。注重發揮家庭養老、個人自我養老的作用,形成多元主體責任共擔、老齡化風險梯次應對、老齡事業人人蔘與的新局面。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大力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促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爲、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讓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九成多老人爲居家社區養老 如何更舒心?

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共有各類養老牀位合計821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牀位31.1張。不過調查顯示,我國只有大約3%左右的老年人是入住機構來養老的。90%左右的老年人是居家養老,7%左右的老年人是依託社區養老。也就是說在我國,絕大部分老人是居家、社區養老。

那麼,在這份《意見》中,未來要如何創新服務模式,讓居家和社區養老更舒心呢?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所以我們未來的養老工作重點就放在居家和社區,要大力加強居家和社區的養老服務的供給,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讓老年人居家養老,提高可及性和服務。

15分鐘養老服務圈都提供什麼樣的服務?

《意見》強調,着力發展街道(鄉鎮)、城鄉社區兩級養老服務網絡,依託社區發展以居家爲基礎的多樣化養老服務。地方政府負責探索並推動建立專業機構服務向社區、家庭延伸的模式。街道社區負責引進助餐、助潔等爲老服務的專業機構,社區組織要引進相關護理專業機構開展居家老年人照護工作。政府要培育爲老服務的專業機構並指導其規範發展,引導其按照保本微利原則提供持續穩定的服務。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的作用,探索“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模式,增加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農村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建設,鼓勵以村級鄰里互助點、農村幸福院爲依託發展互助式養老服務。

建立基本清單制度 分類提供適宜養老服務

《意見》要求,各地要根據財政承受能力,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健康、失能、經濟困難等不同老年人羣體,分類提供養老保障、生活照料、康復照護、社會救助等適宜服務。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這就體現了政府保基本兜底線的職能作用。(第)一個要針對不同的老年人提供所需的、適宜的養老服務,第二個要制定好基本公共服務的目標對象、標準內容和支出的責任,以便更好地爲老年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

建立老年人能力評估制度 結果跨部門互認

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的前提是對老年人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從而確定老年人需要的服務項目和補貼標準。《意見》要求,在2022年年底前,建立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制度,評估結果在全國範圍內實現跨部門互認。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杜鵬:比如要發展社區的居家養老,這時候就要建立基本養老服務的清單,清單裏面是針對老人的失能的狀況、需要幫助的狀況,分門別類給予補貼給予支持。這時候前提就是建立基本的失能狀況或者生活自理能力的評估;第二個就是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前提也是要進行老年人能力的綜合評估,使得最需要幫助的老人得到更大的支持。

加強養老保障 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

如何進一步加強老年人的養老保障?《意見》指出,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

《意見》指出,逐步實現基本養老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儘快實現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健全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調整機制,保障領取待遇人員基本生活,探索通過資產收益扶持制度等增加農村老年人收入,促進和規範發展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基金等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大力發展企業(職業)年金。企業年金是一種補充性養老金制度,是指企業及其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自主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職工退休時,按照在該企業工作年限的長短,從經辦機構領取相當於其在職期間工資收入一定比例的養老金。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 杜鵬:這次就提出來建立多元責任共擔的機制,使得我們將來人口老齡化高峯的風險,能夠由企業做出一部分承擔。這個是在企業和職工付出基本養老保險之上,加入到企業年金的制度裏來,使得將來職工在基本養老保險之外,又有了一個更高水平的保障。

如何解決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問題?

《意見》提出,加強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切實減輕失能老人家庭負擔。

國務院參事 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會長 劉遠立:我們國家目前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羣大概是4000萬,大部分這些老人目前只是靠沒有受過任何專業培訓的家庭成員在家照看,所以我們期待“十四五”期間要加快建立基於失能狀況評估和家庭經濟能力評估。雙評估的長期照護基本社會保障制度,使得無自主能力的長者能夠得到及時的他助。

完善服務模式 爲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

《意見》提出,完善從專業機構到社區、居家的長期照護服務模式。按照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有關要求,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與健康服務。依託護理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醫療衛生機構以及具備服務能力的養老服務機構,爲失能老年人提供長期照護服務。發展“互聯網+照護服務”,積極發展家庭養老牀位和護理型養老牀位,方便失能老年人照護。穩步擴大安寧療護試點。穩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積極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 鼓勵繼續發揮作用

如何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意見》提出,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提升老年文化體育服務質量,引導老年人踐行積極老齡觀,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爲。

《意見》提出,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院校開設老年教育相關專業和課程。依託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搭建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

各地要通過盤活空置房、公園、商場等資源,支持街道社區積極爲老年人提供文化體育活動場所,實現老年人娛樂、健身、文化、學習、消費、交流等方面的結合。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老年人的綜合素質有了明顯提高,比10年前老年人的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提高了5個百分點。另外,現在老年人口當中,60至69歲的老年人中年輕的老年人比例過半,達到56%,這是新的人口學方面的形勢的變化。同時老年人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比如說對養老服務、對健康服務、對精神文化生活、對社會參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把“老有所爲”與“老有所養”結合起來

《意見》要求,把“老有所爲”與“老有所養”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低齡老年人作用。探索適合老年人靈活就業的模式。鼓勵各地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爲有勞動意願的老年人提供職業介紹、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新創業指導服務。

開展“銀齡行動” 全面清理不合理規定

深入開展“銀齡行動”,引導老年人以志願服務形式積極參與基層民主監督、移風易俗、民事調解等活動。全面清理阻礙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的不合理規定。

發展特色老齡產業 積極培育銀髮經濟

《意見》提出,鼓勵各地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老齡產業,積極培育銀髮經濟。

國家衛生健康委老齡健康司司長 王海東:一個就是要制定老齡產業的發展規劃,通過規劃引領產業的發展;第二個就是要大力發展適老的產業,爲老年人提供更好的老年產品老年服務。

《意見》提出,各地要推動與老年人生活密切相關的食品、藥品以及老年用品行業規範發展。企業和科研機構要加大老年產品的研發製造力度,支持老年產品關鍵技術成果轉化、服務創新,積極開發適合老年人使用的康復治療等方面的產品,滿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鼓勵企業設立線上線下融合、爲老年人服務的專櫃和體驗店。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開發老年人健康保險產品。市場監管等部門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製售假冒僞劣商品等違法行爲,維護老年人消費權益,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