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人口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4%,根據聯合國關於老齡化的劃分標準,我國已正式步入中度老齡社會。

在應對這一社會結構轉變的過程中,養老信託因其充分契合養老投資理念、極具制度優勢,不僅成爲我國信託公司的重要轉型方向之一,也是信託公司承擔社會責任、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表現。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研究員邢成曾發文表示,信託行業在資管新規、資金信託新規、信託業務分類新規等政策導向下,面臨傳統業務受限、轉型壓力升級等諸多挑戰。在此背景下,抓住市場機遇,加快回歸信託服務本源,發展契合老年客戶需求的養老信託恰逢其時。

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金融系教授胡繼曄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以房養老”的信託模式可以完美解決老年人“房產富人、現金窮人”的狀態,是未來養老信託比較好的發展方向。

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建設刻不容緩

當前我國正在經歷史上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齡化進程,自2000年我國進入老齡化時代以來,已經從輕度老齡化邁向中度老齡化。1月17日,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 截至2023年末,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佔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5.4%。

隨着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養老需求也與日俱增,但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預測,在2025-2030年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而且這個缺口會隨着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我國面臨第一支柱償付壓力大、第二支柱覆蓋面低的局面,因此,發展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迫在眉睫,政府也給予諸多政策引導。

1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1月15日印發的《關於發展銀髮經濟增進老年人福祉的意見》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表示,將培育養老服務新業態,發展養老金融,制定完善金融支持養老服務發展政策措施,拓寬養老服務機構融資渠道,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和服務供給。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將養老金融是首次被列入金融工作重點。

2022年2月,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鼓勵金融機構開發符合老年人特點的支付、儲蓄、理財、信託、保險、公募基金等養老金融產品”。

養老信託發展助力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

在中國步入中度老齡社會與政府鼓勵發展養老金融的大背景下,養老信託作爲養老金融中的一個子類,是信託制度在養老領域中的運用,養老信託的快速發展不僅是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一種有力方式,爲老年人提供更優質生活的一項創新性舉措,同時也是信託公司的重要轉型方向。

資管研究員袁吉偉向記者表示,養老信託是解決社會老齡化問題的重要工具,也是我國信託公司轉型發展的新賽道,可以看到日本等老齡化比較突出的國家地區都在積極發揮信託制度優勢,幫助解決老齡化帶來的社會生活問題。

爲了應對老齡社會的挑戰,政府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規範養老信託的政策措施。尤其是2023年3月,原中國銀保監會下發《關於規範信託公司信託業務分類的通知》,將信託業務分爲資產服務信託、資產管理信託、公益慈善信託三大類,引導信託加快回歸服務本源,爲信託公司參與養老產業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此前,2021年,全國人大代表方燕也曾建議建立養老信託制度,全國政協委員金李提出讓信託機制在養老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同年,中國信託業協會召開常務理事會議,設立“中國信託業協會養老信託專業委員會”,共同探索信託公司如何發揮金融作用幫助解決養老問題,助力信託行業深入養老金融服務領域規範發展。

雖然政府對養老信託的支持成爲推動其發展的重要動力,但袁吉偉也指出,目前我國養老信託仍處於起步階段,房產等財產登記制度存在缺失,同時,信託公司對客戶需求尚未充分了解,專業能力也有不足。

“以房養老”信託模式可有效盤活居民財產

在我國,居民財富構成大部分爲房地產,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發佈的《中國養老金融調查報告(2022)》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老人養老儲備總體呈現“儲蓄少、房產多”的特徵,近87%的被調查對象持有1套或以上的房產,但有近72%的被調查對象的養老財富儲備在50萬元以內,近45%的被調查對象的養老財富儲備在30萬元以內。

可以看出,房產已然是我國老年人養老儲備的重要資產來源,對很多老年羣體來說,他們缺乏足夠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來支付養老費用,“以房養老”模式尤其適合中低收入家庭、失獨家庭、“空巢”老人及單身高齡老人。

在國外,“以房養老”信託發展較爲成熟,具體模式爲老人將房產抵押給信託公司,信託公司負責每月給老人發放一定的養老金,老人去世後,房產的所有權歸屬信託公司,同時將房產剩餘價值的金額髮放給老人子女。

信託作爲最具投資靈活性和創新性的金融工具,可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市場,藉助信託平臺,養老信託可根據不同養老需求,在不同市場進行產業資源和服務資源的多元化整合,跨市場、跨區域、跨行業對委託人的養老資產進行全市場資產配置。

基於上述情況,胡繼曄向記者表示,“以房養老”的信託模式可以完美解決老人“房產富人、現金窮人”的狀態,是未來養老信託比較好的發展方向,也是“以房養老”的最佳模式。

據瞭解,目前上海國際信託正計劃實施“以房養老”信託方案,目前已配合中信登等相關部門推進不動產作爲信託財產登記在滬試點。當前,浦東新區不動產登記事務中心正在與中信登和上海國際信託共同推進以“加註登記”形式進行房產登記。

上海國際信託黨委書記、總經理陳兵表示,相比之前傳統的反向抵押養老模式,信託提供的“存房+養老”模式使得老年人在享受養老服務的同時,並沒有喪失對房產的所有權和控制權,包括分配權。

胡繼曄分析到,未來養老信託的發展還是要解決老人的痛點,現在老人的痛點就是以房養老,目前保險公司試點的“以房養老”業務是相對失敗的,但在這方面,信託具有很大優勢。結合REITs基金,信託可以將房產盤活,老人一方面能繼續住在自己房子裏,另一方面也能獲得養老資金。但他也表示,“以房養老”的信託模式很有社會需求,但目前制度尚不完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