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個人養老金是指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的制度。自從2022年11月25日在北京、上海等36地啓動實施至今,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落地已滿一週年。

《經濟參考報》“新華健康”記者近日瞭解到,我國個人養老金開立賬戶超5000萬人,個人養老金產品穩步推進,但仍然面臨投資發展受限、激勵政策有待優化等挑戰。專家建議,當前個人養老金產品亟須提升健康服務屬性,打通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的接口,從而實現融合發展,打造完整的養老金融的產業閉環。

長期投資回報獲業界看好

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自主選擇購買符合規定的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實行完全積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個人養老金繳費由參加人個人承擔,每年繳費上限爲12000元,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繳費額度按自然年度累計,次年重新計算,方式十分靈活。記者獲悉,截至2023年底,超5000萬人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其長期投資回報獲業界看好。

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個人養老金產品增加至753只,包括465只儲蓄類產品、162只基金類產品、107只保險類產品、19只理財類產品。另據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465只儲蓄類產品中,工商銀行發行了54只儲蓄類產品,位居前列;華夏基金旗下有9只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數量排名居首;在保險產品方面,泰康人壽發佈了8只產品排名領先;在理財產品方面,工銀理財發佈產品數量最多,達6只。

華夏基金近期發佈的《個人養老金一週年洞察報告》顯示,從個人養老金不同投資階段人羣畫像的年齡分佈來看,80後、90後中青年人羣表現出更強的投資意願,95後、00後年輕人羣已經有部分開始行動。根據該報告的調研,“對個人養老金的未來增值預期”是投資者選擇開通賬戶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希望未來能夠多一份保障;此外也有投資者是被稅收優惠、參與獎勵所吸引而開通賬戶。

在“投資者沒有繳存資金”的原因方面,上述報告顯示,對個人養老金認知不足是最主要原因,整體上看,57%的投資者由於對個人養老金不夠了解而放棄繳存資金;其次,有超4成的投資者因爲個人養老金推出時間較短而沒有繳存。另據悉,投資者未購買產品的主要因素是:產品種類少、介紹不清晰和吸引力不足。近70%的投資者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收益預期在3%至8%,在選擇個人養老金基金產品時,80%的投資者會關注產品的安全性。

南開大學養老與健康保障研究所所長朱銘來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投資回報率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最爲核心的問題,包括穩定性和安全性,都會成爲個人養老金投資繞不開的話題。換言之,這種投資回報至少要能對沖通貨膨脹帶來的資產縮水的影響。參照我國社保基金和企業年金的投資回報率來看,過去20年平均的投資回報率將近8%,儘管市場在短期也有低迷的時候,但從長期來看,這個回報率是讓投資者看到信心的。因此,個人養老金未來的前景看好。

另據相關數據顯示,相較個人養老金基金或者儲蓄產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更高一些;相較其他理財品種,個人養老金理財更安全。

養老保障作用將更大發揮

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個人養老金制度是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屬於第三支柱保險中有國家制度安排的部分。

朱銘來表示,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但由於該制度的推出時間並不長,全社會對它重要性的認知將還有一個熟悉的過程,而國民投資習慣、家庭金融資產組合方案也是一個逐漸完善的過程。但毋庸置疑,在人口老齡化的大趨勢下,個人養老金制度作爲養老體系第三支柱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養老保障體系中將扮演更大的作用。

人口老齡化趨勢給我國經濟、社會帶來越來越大的壓力。如何通過強化金融對養老的支撐作用,推進國民高質量養老,一直是業界關注的重要話題。朱銘來認爲,黨的金融工作會議特別強調對發展養老金融。

事實上,我國養老金融建設正加速推進。2023年11月20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了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相關重點任務分工方案,明確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養老金融50人論壇祕書長董克用表示,這是養老金融被首次列入中央會議,標誌着養老金融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產品的健康屬性有待提升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個人養老金產品亟須提升健康服務屬性,研究打通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的接口,從而實現融合發展,打造完整的養老金融的產業閉環。

什麼叫養老金融?朱銘來表示,養老金融分爲三大塊,第一是養老金,包括第一、第二、第三支柱;第二是養老服務金融;第三是養老產業金融。

養老服務金融的概念又是什麼?朱銘來舉例說,老年健康維護就涉及健康產業的方方面面。比如醫院掛號看病、陪診、失能之後的照理照護乃至臨終關懷等,這些養老服務應該要成爲一個完整的鏈條,有待通過金融業發揮支撐作用,推動養老上下游產業鏈的聯動,這個很重要。

“簡單來說,就是金融業要支撐起養老服務體系,比如,我們應該要研究長期護理保險和養老金打通,從而實現融合發展,打造完整的養老金融的產業閉環。”朱銘來說。

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23年養老金融50人論壇成果發佈會”上,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祕書長曹德雲提到,進一步優化個人養老金投資組合,增強其收益性和養老屬性。一方面,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要發揮管理長期資金、配置長期資產、創設長期產品的專業優勢,管好並促進個人養老金保值增值;另一方面,積極發揮保險業資產端和負債端的雙重功能,把個人養老金管理、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提供、個人養老金投顧(即投資顧問)與個人養老保障、個人養老服務結合起來,形成全生命週期、全業務鏈條、全服務項目的綜合性個人養老金服務體系。

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也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發展面臨着投資發展受限、稅收激勵政策待優化等挑戰,並提出六項對策建議:一是更大範圍激發個人養老金目標人羣;二是加強政策宣傳,擴大養老金政策影響力;三是優化資金運營模式;四是打通養老金融與養老服務的接口;五是加強產品功能設計,實現未來收益可期;六是強化制度監管,防範信用風險。

此外,還有業內人士指出,養老觀念轉變對一站式綜合服務產生更多需求,既包括積累期的養老測算、稅收籌劃、資產配置、風險保障,也包括領取期的健康管理、養老服務等內容。只有構建更加系統周密的服務生態,並與個人養老金相銜接,才能不斷增強個人養老金制度的吸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