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弘揚與傳承順義優秀傳統文化

近日

順義區召開了

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專家評審會

瞭解順義非遺文化

感受獨特文化魅力

順義區文旅局今天就爲您盤點一下

咱順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市級(含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

1

牛欄山二鍋頭酒傳統釀造技藝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牛欄山鎮地處土地肥沃的華北平原,東臨潮、白二河匯合處,地下水資源豐富,水質好,適宜釀酒。300年前牛欄山鎮的釀酒業就已十分發達。1952年,牛欄山酒廠在富順成、魁勝號、義信和公利四家燒鍋的基礎上成立,專業生產二鍋頭酒。

牛欄山二鍋頭具有獨特的傳統釀酒工藝。原料爲順義本地的優質高粱;水源爲優質地下水;釀造工序的各項技藝爲歷代釀酒師總結、積累、沉澱而成,通過師承數代傳承至今。所生產的二鍋頭,其酒液無色清亮透明、清香芬芳、清雅柔和、口味醇厚、酒體諧調、餘味悠長。

2

火繪葫蘆技藝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所謂火繪葫蘆,就是利用特製銅針加熱後在葫蘆上進行烘製,借鑑毛筆筆觸的中鋒、偏鋒、側鋒表現中國畫技法的勾、皴、擦、染等表現形式,在葫蘆皮面上繪製圖畫的技藝。火繪葫蘆表現內容廣泛,人物、風景、吉祥圖案、書法等題材都可入畫。經過火繪的葫蘆,其藝術性大大增加。

牛氏“老北京火繪葫蘆”的傳承是從清咸豐年間白氏門徒後裔白文三開始的。白文三,字廣寧,滿族,旗人。文三之父就是咸豐年間火繪名家白二。子承父業,亦成父藝,名聲顯赫,生意興隆。爲擴大生意,白家開始收徒。牛國和就是此時成爲白家學徒,開始了火繪葫蘆生涯。牛國和,滿族,鑲黃旗,字伯寒(1887——1956),13歲開始學藝,19歲開始從業白氏火繪生意,火繪技法日臻成熟。

後隨着變遷,牛氏離開北京,輾轉多地,最終落戶在龍灣屯鎮。改革開放之後,牛國和孫子牛成果重拾祖上舊業,成立北京吉祥八寶葫蘆手工藝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專心恢復火繪葫蘆技藝。他創作的火繪葫蘆作品在社會上得到了廣泛的好評。

3

馬卷村五虎棍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馬卷村五虎棍在當地擁有悠久的表演歷史,是馬坡周邊地區民間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順義地區重要的民間文化風景。

馬卷村五虎棍屬於太祖五虎棍,興起於清末民初,距今已有100餘年歷史,經過六代人的傳承,它的動作、套路及服飾仍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風貌。其特徵爲表演者勾着固定模式的花臉,身穿杏黃色演出服,持棍登場。

對打時如二虎搏鬥,跳躍騰空,棍舞疾風,鑼鼓助陣,讓觀衆目不暇接。“五虎棍”表演有時雙打,有時羣打,均各有名目,並且有故事情節。

4

曾莊大鼓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曾莊大鼓是楊鎮曾莊村的傳統民間花會,相傳是明清時隨山西、河南的移民一起傳入京城。曾莊大鼓表演所用的鼓,直徑約60-70釐米,高40釐米左右,重約45斤,鼓如其名,體積巨大。演奏時,表演者將大鼓斜跨在腰間,一手扶鼓,一手擊打,鼓聲雄渾,響徹天際。

5

楊鎮龍燈會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楊鎮龍燈會誕生於清朝康熙年間,傳承至今已有兩三百年曆史,最早是爲祭祀而舉辦的廟會活動,後由“娛神”活動轉變爲娛樂鄉民、增加節日氣氛的活動。表演時,多分爲紅綠兩條龍,紅爲火龍,象徵着興旺熱情及豐收的喜悅;綠爲水龍,寓意着來年雨水充沛,風調雨順。

6

張鎮竈王爺傳說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順義區張鎮自古就流傳着竈王爺是張各莊人的說法。傳說中,竈王爺是本地一位生性善良的張姓農戶,在歷經磨難後,被玉皇大帝封爲“竈神”。現在張鎮不少村民家中竈前,仍供奉着竈王爺的畫像和竈王龕,保留着祭竈的習俗。

從2017年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順義都會舉辦“竈王文化節”。在文化節上,不僅可以品嚐特色民俗美食、欣賞順義非遺手工技藝,還可以觀看傳統祭竈儀式。

7

大胡營高蹺秧歌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大胡營高蹺秧歌有託頭、賣豆、武扇、文扇、漁翁等十二個角色,每個角色都各有各自的特色。其中,託頭手拿兩個花棒,模仿猴子的動作,講究眼不離棒,棒不離眼。民國時,大胡營的託頭曾因表演踩高蹺“鐵板橋”上丫髻山而名聲大噪,更有了“大胡營的託頭蓋京東”的美譽。

8

孫氏糕點模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孫氏糕點模具製作技藝,傳承六代,至今已有240多年曆史,以雕刻精緻、種類繁多爲特色。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第二代傳人曾爲慈禧太后大壽製作賀壽糕點模具,今藏於故宮博物院,之後又爲稻香村食品廠、桂香村食品廠、宮頤府食品廠、大橋道食品廠等廠家製作模具。

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武式太極拳

玉雕技藝

北京雕漆技藝

押花葫蘆

傳統香油製作技藝

吳家營萬一善老會

解九連環

鳴蟲葫蘆器口框及蒙芯製作技藝

飛叉

良山景泰藍製作技藝

水紋雨點剪紙

順義骨雕技藝

順義中國結編織技藝

吳莊張氏宗譜續譜習俗

楊各莊藥王節廟會

北京南彩金漆鑲嵌髹飾技藝

“三伸腰”稻米種植技藝

張家務柳編

後沙峪白辛莊高蹺會

去碑營鳳秧歌

薛大人莊中幡

后王各莊吵子

張鎮民歌

西趙各莊吵子

張鎮劉氏風箏

五花剪紙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

既是歷史發展的見證

又是珍貴的、具有重要價值的文化資源

我們應該讓傳統文化

得到關注與重視

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樹立民族自信

使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百姓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