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專家稱我國應對潛在風險挑戰政策空間充足

● 本報記者 彭揚 趙白執南

多位專家在日前召開的“《財經》年會2022:預測與戰略——鉅變下的共識重建”上表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能受多種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面臨一定下行壓力,但我國應對潛在風險挑戰的政策空間充足,貨幣金融政策在支持經濟復甦等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

不確定性因素有所增多

專家認爲,今年末明年初經濟運行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存在一定的下行壓力。

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原副部長級幹部於學軍認爲,明年我國經濟將受到多方面影響。比如,全球疫情不斷反覆;全球大宗商品大幅漲價,傳導至中國製造業,形成成本上升壓力;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受到高基數影響,明年外貿也會面臨高基數的問題;房地產市場和地方政府土地財政存在的問題等。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全球通脹壓力可能推動美聯儲進一步調整貨幣政策。對於美國以外的國家來說,要特別關注美國宏觀政策的溢出效應。我國因爲疫情帶來的訂單轉移而導致的出口高增長速度或有所回落,這意味着明年我國保增長更多要依靠內需。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雖然明年經濟可能面臨多方面挑戰,但專家認爲,我國在政策上還有很大空間,足以應對各種各樣的風險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稱,2021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表現得比較剋制,這也意味着,下一步可運用的政策空間比其它國家多很多。他預計,2022年宏觀經濟政策將更加積極,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並建議宏觀政策、金融政策要支持小企業,因爲小企業是創新的源泉。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表示,下一階段,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還很多,貨幣金融政策在支持疫情之後經濟復甦、促進共同富裕方面可發揮積極作用。一是根據國內外形勢變化,密切關注歐美貨幣政策可能收緊的影響,繼續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用好結構性貨幣政策,更有效地保就業、保民生。二是通過發行地方專項債等形式及時補充銀行資本金,央行可爲債券發行創造良好的流動性環境;因地制宜推動農信社改革,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有效化解問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提高其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能力。三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更好動員社會資金投資於綠色產業和傳統高碳行業的低碳轉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四是大力發展綠色市政債等綠色金融產品,在防範風險的前提下,支持養老基金進行資本市場投資,便利普通民衆增加金融投資,提高財產性收入。

在應對經濟運行風險的同時,隆國強認爲,要把應對短期疫情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放在一起,不斷提高開放水平和質量,多措並舉把握好機遇。應進一步把“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增強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吸引全球高端生產要素進一步匯聚,同時在國內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促進創新;發揮大國經濟新優勢,主動塑造良好的外部經貿環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