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項改革,每年能給企業節省3000億,還提升了中國的國際排名

來源:國是直通車

全流程改革

8年前,時任廣州市政協委員的曹志偉展示了一幅4.8米長的行政審批“萬里長征圖”,一時轟動全國。

在他所繪製的示意圖中,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驗收,整個審批流程要經歷100個審批環節,蓋108個章,累計審批工作日2020天。即使按照他的“最終優化版”,仍需799個工作日。“審批之難”引發各界的高度關注。

8年後的今天,得益於持續深化的改革,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流程已經大幅縮短,審批“萬里長征圖”也正在成爲歷史。

“萬里”變“千里”“百里”

步驟繁瑣、標準不統一、流程低效,甚至不同審批事項互爲前置,這些都是審批難的原因。這些難題恰恰說明零敲碎打很難真正起效,想要將“萬里”長征壓縮成“千里”甚至“百里”“十里”,就必須再造整個工程建設項目的審批流程、重構管理體系。這正是改革的方向。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開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試點的通知》,部署在北京、上海等15個試點城市和浙江省開展改革試點。2019年3月,在總結試點的基礎上,這項改革在全國全面推開。

改革做了什麼?簡單來說,就是優化再造了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和審批管理體系,同時,還建立了統一的審批管理系統網絡和監管方式。

在這一過程中,審批事項得到了精簡和規範。並聯審批代替了過去“一項批完再批另一項”的串聯審批(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流程劃分爲立項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建設許可、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四個階段,實施並聯審批)。此外,實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

全流程、全覆蓋改革的效果肉眼可見,審批時間大幅壓縮,多地審批部門、事項和環節的壓減比例均超過六成,有的地方,如廣州個別審批用時壓縮率達到90%以上。

每年給企業節省3000億元以上

“現在很多事項都合併了,材料也簡化了不少,以前1個多月辦不下來的證,現在1周就能拿到手了。”作爲一名多年跑項目的資料員,張超寧在辦理寧夏石嘴山市老城區污水廠項目工程規劃許可證時說:“僅這一項,就可以爲我們節省近20天的施工期,這對北方施工期相對較短的地區來說,太管用了!”

對企業來說,審批時間壓減意味着經濟成本降低。“僅完成這一個項目報批,就可以爲我們節約辦事成本8萬多元”,張超寧說。

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當中,辦理建築許可指標一項,過去我國全流程審批時間爲248天,改革後爲111天,減少137天。據測算,每年爲市場主體節省資金成本近3000億元以上。

以2020年世界VR大會主場館——南昌VR科創城展覽館項目(建築規模6.5萬平方米)爲例,據介紹,建設單位從拿地到建成投入使用僅歷時258個自然日(同等規模項目日常耗時爲1095個自然日)。從用地到驗收全流程審批時間僅34個工作日,至少提前6-8月開工建設,爲企業節約財務成本2億元。

省錢同時,還省時省事。今年3月份,山東黃金城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建設的淄博黃金城北區地下車庫項目的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特殊工程消防設計審查、結合民用建築修建防空地下室審批、人防工程質量監督註冊登記、工程質量監督手續、施工安全監督手續6個審批事項實行“一鏈合併辦理”,僅用1個工作日即完成業務審批和證書打印。

該項目申請人王先生說:“真沒想到這6個業務能合併起來辦,不用一個一個反覆提交申請和審批,申請材料也少了這麼多,而且1天就辦完了,真是太簡便了,擱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除了集成式的審批外,一些地方還做到了“不見面”審批。

浙江省舟山市推行了全過程數字化圖紙管理。以舟山市融創金成海印公寓項目爲例,該項目建築面積約爲4.5萬平方米,共需編制800張竣工圖,改革前需要至少編制6套,共4800張竣工圖需要蓋章、簽名,從編制、蓋章、簽字到掃描,至少需要花費1-2個月時間。

改革後,企業在竣工圖電子化管理系統中完成竣工圖編制、審覈、蓋章、簽字流程,只花費12個工作日就形成了可以申報竣工驗收的電子竣工圖,僅圖紙掃描和打印費用一項就爲企業節約6.56萬元。截至2021年9月底,舟山市全市共136個項目在電子化系統中運用,企業效率至少提升74.5%,爲企業節約圖紙打印掃描等費用780餘萬元。

疫情期間,不少地區通過審批系統、視頻會議等方式,實現不見面審批,有效保障了項目落地。

國際排名躍升

改革實施以來,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我國基本建立全國統一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和管理體系,實現統一審批流程、統一信息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審批時間由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減至120個工作日以內。

一方面,這項改革推動從碎片化部門管理向政府綜合管理轉變,促進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

另一方面,審批手續減少,審批時間縮短,意味着營商環境的優化和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據介紹,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後,我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辦理建築許可指標的全球排名持續提升,2019年由2018年的全球第172位提升至全球第121位,2020年提升至全球第33位,比2019年躍升88位,比2018年躍升139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