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智行樓天城:自動駕駛在未來兩年真正走向產品化

本報記者 黃琳 趙毅 深圳報道

趙毅 近日,廣州小馬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馬智行”)在深圳落地其第五個研發中心,拓展道路運營版圖。只是,忙着擴張版圖的小馬智行當前正遭遇變故。

有市場傳言稱小馬智行年初規劃的乘用車“造車”計劃趨於停滯,團隊部分成員已加盟其他造車新勢力。《中國經營報》記者曾就下場造車相關事宜聯繫到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其表示:“小馬智行會積極評估各業務板塊的前景,並且隨時相應調整業務架構。”

此外,另有消息指出,小馬智行卡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已併入乘用車研發團隊,部分核心高層已離職,並自立門戶,專攻自動駕駛領域,與前公司直接競爭。

長時間以來,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一直處於免費模式,盈利能力也一直備受質疑。爲了尋求更充足的資金支持,今年6月,小馬智行宣佈考慮在美上市,但此後,上市計劃卻遭變暫緩。如何在資本回歸理性以及商業化落地之間持續生存,小馬智行仍需摸索未知的明天。

停頓的IPO

自成立以來,靠着豐田汽車、紅杉中國、IDG資本等多家資方的7輪融資(含天使輪),小馬智行累計獲得了超11億元的融資額。當前,自動駕駛技術企業的燒錢模式仍在繼續,小馬智行也不例外。只是相較於自動駕駛賽道在國內最初興起的年份,現在資本對於自動駕駛技術企業的估值正在迴歸理性,投資節奏隨之放緩。

根據Guidehouse Insights最新報告,排名前列的自動駕駛企業Waymo2018年估值約1750億美元,而今年最新估值縮水1450億美元,僅約爲300億美元。此外,同樣專注自動駕駛領域的文遠知行、Momenta出現將近兩年未獲新融資的情況,小馬智行目前也僅在2021年獲得C+輪的1億美元融資,較2020年減少了超6億美元。

但對於融資的方式,小馬智行一直不強調形式。6月,小馬智行宣佈正考慮在美國上市,以幫助旗下自動駕駛網約車服務的商業化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摩根大通投資銀行副主席勞倫斯·斯泰恩(Lawrence Steyn)擔任小馬智行首席財務官。

小馬智行CEO彭軍曾在採訪中表示:“自動駕駛需要長期投資。這意味着,所有的自動駕駛公司都需要籌集足夠的資金來支持他們的運營。”彭軍在被問及有關上市時間等問題時曾表示,上市只是一種不同的籌資方式。顯然,無論是私募融資還是上市融資,小馬智行的重點是到手的資金。只是,赴美上市這條路沒有想象中好走。

7月,有消息稱,彭軍已在着手上市路演,其期待估值約120億美元,計劃籌資10億~15億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11月完成C輪融資時,小馬智行的估值僅約53億美元。而在完成C+輪融資後,小馬智行估值能否如彭軍期待翻倍上漲突破百億美元,仍未可知。

就在外界等待小馬智行上市之際,8月中旬卻傳來消息稱,受到國際關係和海外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小馬智行暫緩了赴美上市計劃。而小馬智行的資金也被曝因此而陷入緊張,該司企圖轉頭尋求通過私募融資。

記者就小馬智行融資計劃等事宜向該司發函採訪,截至發稿未獲回覆。除此之外,記者另外獲悉,小馬智行仍在尋求赴港或赴A股上市,但與此同時,如何將商業化落地仍是擺在小馬智行面前的一大難題。

規模商業化落地難

長久以來,自動駕駛領域規模商業化落地的艱難始終是這個行業無法避免的問題,這不僅挑戰着投資者的耐心,對自動駕駛企業未來的盈利能力也是一大未知考驗。

在11月25日小馬智行於北京亦莊地區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收費試點前,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仍舊以無人化道路測試爲主,在北京及美國加州等城市推出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也均以免費乘坐的形式進行。

小馬智行創始人樓天城曾表示:“一家公司的進展快與慢,就得看產品與商業應用之間的距離,這是自動駕駛下半場唯一衡量的標準。”今年以來,在資本回歸理性後,小馬智行明顯加快了技術落地的可能。

今年4~7月,小馬智行同步在廣州、北京兩地擴大了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運營規模和範圍,並在上海開啓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除了城市版圖的擴張,小馬智行還有意擴張造車業務。

今年初,小馬智行被曝規劃製造乘用車。此前6月,據36氪消息進一步透露,小馬智行已在上海嘉定設立了十餘人的整車團隊,初步規劃製造乘用車,而具體投放於自動駕駛運營,還是面向消費者售賣,尚未確定,同時,不排除與車企合作。更有消息透露,小馬智行爲了造車,還從造車新勢力挖人。

但挖來的人才卻待不長久。有前小馬智行員工表示,自乘用車造車規劃逐漸清晰後,陸續有員工離職。而在近期的市場消息中,小馬智行位於上海嘉定的十餘人造車團隊部分成員已離開並加盟造車新勢力。

紛紛擾擾的傳言包圍着小馬智行,小馬智行也終於按捺不住發佈了公開聲明。在該聲明中,小馬智行正面否認了有關造車的傳言。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在與記者交談中表示,該消息實屬荒誕,本不值得深究和娛樂大衆,只是輿論關注度較高,公司也就作出了一份正式回應。

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曾向媒體承認的確在上海招聘了一些有車企工作經驗的員工,但是重點任務是完成無人駕駛產品的設計和商業化。同時,該回復同樣出現在小馬智行的公開聲明中,其中所述:“相關設計團隊將聚焦自動駕駛系統的設計工作,而並非整車設計。”

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變革

儘管否認了造車傳言,但小馬智行的改變卻藏不住。首當其衝的是,小馬智行將卡車自動駕駛研發團隊併入乘用車研發團隊。

小馬智行對卡車業務的佈局早在2018年就開始規劃,2020年,小馬智行正式成立卡車事業部,並於同年註冊成立小馬智卡公司。今年5月,小馬智卡獲得貨運道路運輸經營許可證,7月獲得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以及高速測試許可,目前已完成1.64萬噸貨運運輸,商業運營里程約5萬公里。

在小馬智行的公開聲明中,自動駕駛技術商用車領域的應用仍是小馬智行兩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小馬智行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加大對於自動駕駛卡車研發和智慧物流業務的投入,同步推進自動駕駛乘用車和商用車雙業務板塊發展。”

實際上,資金的變動讓小馬智行不得不做出對卡車業務的調整。同時,小馬智卡部分核心成員離職消息陸續浮出水面。曾任小馬智卡技術負責人的潘震皓與小馬智卡美國團隊的孫又晗成立了北京擎天智卡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小馬智卡感知技術方面的劉博聰加入美團無人車團隊、負責小馬智卡國內自動駕駛PnC組的孫浩文加入千掛科技擔任。

除此之外,小馬智行的部分創始成員也被曝離職。有消息稱,小馬智行原負責戰略合作和融資的副總裁趙睿璇另立山頭,創辦了行猩科技,原小馬智行創始人肖波加盟行猩科技並擔任CTO。值得一提的是,行猩科技的主營業務對標的正是小馬智行旗下的小馬智卡。

顯然,核心成員和部分創始成員離開後從事的工作已與小馬智行形成直接的競爭關係,小馬智行將自己親手培養出的人才變成了競爭對手。

截至目前,小馬智行團隊成員規模已超過500人,但如何留住人才、加快規模商業化落地、募得充足發展資金……小馬智行需要快速決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