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乒乓球檯纔是男人最輸不起的地方!

剛結束的世乒賽,讓無數年輕人見識到了誰纔是家裏的親生孩子。

總之自己是不是親生的不知道,乒乓球一定是爸爸們親生的。

無數中年男人在乒乓面前"燃"了起來,發作方式包括但不限於拿自己與馬龍的水平做比較、出門打乒乓球的次數變多、守在電視機前點評比賽。

陳夢在比賽現場接受採訪的視頻裏,你都能聽到看臺上傳來雄渾的吶喊--

"夢!幹他們!""必須的!"

都說男人行至中年的最終歸宿是釣魚,其實非也。

臨近中年時,他們的面前會浮現兩條路。

一條,是大是大非悟透, 對萬事萬物已毫無波瀾、心靜如水的道路。

決定走向這條中年之路的男人,抄起魚竿去釣魚了,風雨也打不散他們的"釣心"。

@皓月哥哥

而另一條,是心中熱血難涼,時不時還會於穩重中湧現衝動、不忍說一聲放棄的道路。

決定走向這條中年之路的男人,會掏出球拍去打乒乓球。

他們會買來大紅、瓦藍或黑色的運動衫,配一條黑色運動短褲。掃一眼你就知道,那是中國乒乓球隊隊員最常穿的配色。

儘管這些衣服上身後,他們已難以復刻馬龍張繼科的意氣風發。

但至少能根據身材胖瘦,遠看起來要麼像劉國樑,要麼像孔令輝。

在社交網絡上搜索"乒乓球 爸/男朋友/男同學"之類的詞語組合, 你會圍觀到一個男人走向成熟的過程。

有人,是在同齡的男生身上看到了父親的影子。

當他開始聊起球拍的生膠反膠,聊起這週末和球友約了去哪個小區打球,聊起中國乒乓球之未來時。

他的心中,便已萌芽了二十年後的方向。

別懷疑,在乒乓球界,年齡不是阻擋男人們舉止 逐漸趨同的門檻。

你極有可能發現,哪天張繼科在視頻裏耍帥的招數,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爸身上。

他倆甚至不僅穿着同款,炫技成功後甚至都會露出大隱隱於市的同款微笑。

也有人,是發現三十歲的老公突然決定學乒乓球。

並大手一揮直接去球館買了80節課程,大有把乒乓球視爲畢生愛好的架勢。

她每天下班回家,都能看到對象手握球拍、站在茶几前邊揮拍子邊看電視。

就像這樣,身子往下微蹲,半扎馬步,手裏未必握着拍子,但正在有規律且用勁地揮出半圓形弧度。

如果說年輕男生走在路上,會突然萌發空氣投籃的衝動。

那中年男人的衝動,就一定是揮球拍。

一個熱愛乒乓球的男人,絕無法忍受在原地呆呆地站立超過三分鐘。

一旦處於站着、沒有事做的狀態,他會忍不住雙臂彎曲、開始揮不存在的球拍、迎接不存在的對手。

我就很害怕自己日後結婚,當司儀一本正經宣讀流程與誓言時,我爸會忍不住在臺上突然開始扎馬步揮球拍。

就像那個沒忍住在婚禮現場投籃的男生一樣。

然後底下親戚家的熊孩子或許會疑惑地問他--

"大伯,你爲什麼在攤煎餅?"

當他們一旦入了乒乓球這條路,一切都不好使了。

用沈騰的話說,那不只是喜愛,那是"陷進去"了。

天大地大,打球爲大。

他們隨時準備着一躍而起投入打球事業,沒有什麼能阻擋他們,除非球友出車禍或生重病。

Vista新垣結衣就曾親眼目睹,對象的甲方在微信上催命般地催回覆,而對象卻半個字不回。

只因爲,他正在打球。哪怕是休息的間隙,也只能用於爲下一場球準備。

孩子今天要回家?"算了別回了,我要出門打球"。

孩子打算彙報一下自己留學的進度?"待會再說,打球要緊。"

孩子在家還沒上學?"崽,我能不能早點送你去學校,待會還要打球呢

如果說釣魚之精髓,在於平平淡淡纔是真。

釣不到鯉魚釣草魚,草魚釣不到釣鯿魚,啥魚都沒釣到就挖點蚯蚓,不慌不躁。

那乒乓之精髓,一定在於競技帶來的勝負欲與獨特自信。

或許在旁人眼裏,他不過是拿了個小區友誼賽第二。

但在對方心中,自己離與樊振東同臺競技只差一點點距離。

這並非自大,而是一種"還能衝動"的證明,在乒乓的世界裏,只有挑戰第一的說法,沒有甘居末尾的由頭。

昔有馬龍坐在椅子上打比賽對抗許昕。

今日,便有小區大伯半步不移,打的對手滿場亂跑一頭撞牆。

至於輸?乒乓球的事,能算輸嗎?

中年男人們明白,自己早已不是少年。

不能輸了場單位爭霸賽,就一屁股坐地上嚎啕大哭、宣泄不快。

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們就能平淡地接受潰敗,至少,他們會偷偷地爲自己重新下單一副球拍。

"是不是拍子上的膠該換了?應該是膠不好。"

有時我會懷疑,乒乓球之於中國男人,是不是有什麼血脈召喚的聯繫。

到了一定歲數,或者到了某個時間點時,他們的大腦裏會浮現"去吧,去打乒乓球吧"的呼喚。

這或許是一種使命,一種爲維繫"中國大爺傳說"爲努力的使命。

每個玩乒乓球的男人,都有一個成爲大爺的夢。

大隱隱於市,就等下一個張繼科來挑釁時露出一手。

衆所周知,在當下的乒乓球界,公園大爺可是不滅的神話。

它既是一種計量單位,譬如"我能打十個大爺",又或是"大爺能打十個我"。

同時也是乒乓球愛好者彼此之間的談資--

"你家那邊的大爺水平如何?""還行,我上次接了他三招。"

可問題是,大爺是會更新換代的。

今日少年,終有成爲大爺的那一天。

等到那天頭頂冒出白髮的你,駐足在乒乓球檯邊上看年輕人打球。年輕人熱情地邀請你也來一局,說要切磋切磋。

你忍心拒絕嗎?又或是,你忍心讓少年眼中對大爺的崇拜星光熄滅嗎?

不,一種尊嚴、責任、榮譽混雜在一起的情感會驅使你接過球拍。

"中國大爺當然會打乒乓球",你笑着對孩子說。

重塑大爺榮光,我輩義不容辭。

不過這也決定了,練乒乓球要趁早。

決不能等到"球到臨頭"時再練,不然就會出現拍子"三顧球而不中"的悲劇。

乒乓蹦躂之處,中國大爺亦生生不息。

下面這個吉林的大哥就很明智,乒乓大爺之路要從小抓起。

其實在父輩們年輕的時候,乒乓球愛好者的男女比是很相近的。

2016年裏約奧運會,國際乒聯公佈了觀衆的大數據。

全球5億5430萬球迷觀衆裏,中國佔了67.35%, 收視主力軍是30-49歲的中年人,男女比例相當。

因此,其實也有許多大姐大媽是隱藏的乒乓球高手。

但刻板印象就擺在那,論起乒乓球,第一反應還是"公園大爺"。

這大約是因爲,大媽們在廣場舞上揮灑魅力的身影更引人注意。

維繫乒乓球傳說大任的壓力,也就來到了男人們身上。

不過到了新一代身上,打乒乓球的男生比女生多出不少。

《當代體育科技》曾刊發一篇文章,是2017年時對乒乓球后備人才的研究。

裏頭提及,男性的青少年乒乓球后備人員佔總數的73%。

等到三四十年過去,男孩們的膝蓋已無法輕易跑跳,頭腦操作也不如年輕時靈活。

那時,他們可以相約乒乓球檯,對着小年輕們說出已經背了幾十年的臺詞:

"你反手無力,正手不精,腳步鬆散,反應遲鈍,沒一個動作像樣!"

"就你還想跟我同臺較量嗎?做你的美夢!"

這句名臺詞出自日本動畫《乒乓》,情節是曾在中國乒乓球省隊待過的少年,到日本謀求發展時狂虐了日本隊友,於是怒吼出了這段臺詞

坦白說,從客觀條件上看,乒乓球的確是步入中年後最理想的運動之一。

它可室內可室外,可單人可多人。

你問我單人怎麼打?有球、有球拍處,自有江湖。

哪怕對手只是一張凳子,他們也不曾鬆懈。

更何況,乒乓運動對膝蓋十分友好,少有劇烈的跳躍動作。

年紀大了鈣流失,最怕哪天骨頭髮出脆響。

籃球、足球這些對抗性運動要量力而爲,網球、羽毛球這些要大跑大跳的運動得問問膝蓋答不答應。

乒乓球這種普及率高的國民運動自然成了好選擇,還自帶榮譽歸屬感。

via @青年博雲兄

更可貴的是在球類運動裏,乒乓球是爲數不多、在年齡上限制不大的競技運動。

像今年的奧運會上,58歲的倪夏蓮還在比賽。

這一特性,對中年人來說簡直是致命的吸引力。

在現代社會,"以老欺少""以業餘欺專業"的事(kuai)情(le)已經不多了。

像下面這個小朋友,專業訓練出身。

結果全程就沒接到幾個球,中間越打越搖頭像是在懷疑人生。

via @斯帝卡V乒乓

大爺的球風凜冽,在孩子慌張的乒乓球夢上狠狠暴擊。

更荒誕的是,在這場單方面碾壓的比賽場地邊上掛着的標語是--

"感受乒乓魅力。"

乒乓雖然門檻低,看起來上手容易,但其中卻頗有門道。

每個人打乒乓都有自己的習慣,比如是擅長削球還是扣球,轉速、旋轉方向偏向哪種,拉弧圈的技術如何……

它就像生生相剋的武林絕學,你的打球習慣,很可能會被別人剋制。更別提民間多的是野路子。

比如公園大爺們的一大殺招,就是長膠,一種如今專業比賽很少用的膠皮。

經驗少的小年輕遇上,一時間只有撿球的分。

不知有多少中年男人,做夢時都在哼唱《難忘今宵》。

因爲他們的畢生願望,就是讓對手 "難忘今削"

在想象中,他們用一次又一次的高速削球讓人束手無策,球桌對面可能是小年輕,也可能是自己的老闆。

在愈發缺乏鬥志衝勁的生活裏,球桌上的往來、球拍揮舞的殘影已然成爲了抗爭與征服的象徵。

它早已不只是球拍,而是關公麥城一戰的 偃月刀,是掃地僧手中的一柄掃帚,是拿破崙手中的步槍。

當你發現身邊的男人,某一天突然提起"我要打乒乓球"。

請不要阻攔或驚慌,那是時代在召喚。

二十年後,他將延續中國大爺的不朽之戰。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Vista看天下,點擊下方按鈕立刻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