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小川等專家共議全球稅收政策改革:加強國際稅收協調,推進中國稅制建設 來源:中國發展網

中國發展網訊  前不久,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建立更穩定更公平的國際稅收框架達成歷史性協議,這一改革將重塑已經運行近百年的現行國際稅收規則,對跨國企業全球佈局和投資運營產生深遠影響。當歷史變革近在咫尺,中國該如何應對其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2 月 4 日,國際金融論壇(IFF) 第 18 屆全球年會開幕,在“全球稅收政策:改革和影響” 分論壇上,多位專家展開深入交流。

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IFF大會主席周小川認爲,過去的國際稅收體系已經無法適應新的經濟活動模式,國際稅收體系改革有助於促進國際間的稅收協調合作。“從過去來看,財稅問題都是各國‘各自爲戰’,很少能夠深入的研究討論,並形成共同的行動。但是隨着經濟全球化,尤其是數字經濟的發展,這個問題必須提到國際日程上。”解決這些問題絕非一蹴而就,周小川直言,“稅收需要理論依據,要看在衡量企業利潤以及許多財務指標方面,各國對於會計準則和審計是否能夠有一致的理解。如果理論依據不夠充分的話,協調起來就困難,討價還價就會很多,”他將納稅和徵稅比喻成一種博弈,“全球的跨國公司,一些‘避稅天堂’的政府,還有一些專門爲避稅服務的律師事務所、諮詢公司,都非常聰明且富有經驗,可以預見,未來還是會有一場像貓捉老鼠一樣鬥智鬥勇的博弈。”

周小川還提出,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問題,有些必須從資本利得的角度來加以解決。而爲了跨國稅收協調,應尋求建立一種機制、一個機構去統籌安排,因爲各國利益的背後,全球公共性支出的需求是確實存在的,特別是全球疫情出現以後,這種需求就更加明顯。

這和安聯首席經濟學家盧睿德的觀點不謀而合,他認爲,要解決富國和窮國之間的稅收收入分配,必須要以前瞻性的視角來看待問題,全球各國應緊密合作,繼續鼓勵資本在國家之間的流動,建立面向未來的新財稅體系。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着重強調了對於中國的啓示意義,“我們在觀察外部世界、特別是發達經濟體如何協調運轉發展的同時,也要積極考慮順應世界潮流,做好和國際社會進一步的協調。”“中國的現代化必然要包含稅制的現代化,稅制的現代化取向又必然包含着中國在改革深水期攻堅克難,貫徹提高直接稅比重這樣一個制度建設的任務。這裏面啃硬骨頭的意味相當明顯。”

對於身處國際稅制改革浪潮之中的中國企業來說,變革已迫在眉睫,面對百年不遇的國際大變局,美的集團全球稅務總監陳志文承認有壓力,“作爲實體經濟和傳統的製造業,新稅收政策的出臺,需要配備相應的人員來對稅法進行研究,對這部分的稅收和數據進行系統的搭建,大大增加了公司的成本。”但他也表示,美的已經決心正視全球稅收環境的變革,提高對國際稅務的關注,審視其對於自身影響,提升企業的內部管理水平,提早準備,積極應對。

參會的各位專家學者均認爲,即便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改革也不會一帆風順,但是在國際合作的框架下,依然有信心得到共贏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