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何德旭:未來中國金融科技仍將保持高速發展 來源: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譚志娟 北京報道

“中國金融科技近些年發展非常迅速,尤其是在移動支付和第三方支付方面是世界上發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從未來的趨勢看,金融科技在中國仍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獲得持續穩定的增長。”

12月4日,在《中國經濟學人》雜誌社和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程管理學院聯合主辦的首屆中國經濟學人經濟學國際前沿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何德旭如此表示。

記者注意到,2019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了《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三年金融科技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羣衆對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推動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實現金融科技應用先進可控、金融服務能力穩步增強、金融風控水平明顯提高、金融監管效能持續提升、金融科技支撐不斷完善、金融科技產業繁榮發展。

對此,何德旭認爲,《規劃》主要目的在於通過發展金融科技來推動我國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從《規劃》實施的情況來看,經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金融科技能力和水平獲得了極大的提升和增強。

不過,何德旭還指出,《規劃》提出的六大方面重點任務仍然值得關注,也需要繼續推進:一是加強金融科技戰略部署;二是強化金融科技的合理應用,要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應用水平,將金融科技打造成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三是賦能金融服務的提質增效,要通過一些高科技的引入來不斷完善金融產品的供給,降低金融服務的成本,優化融資的服務,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四是增強金融風險的防控能力;五是強化金融科技的監管,主要是探索金融科技創新的管理機制,增強金融監管的專業性、統一性和穿透性;六是要夯實金融科技基礎支撐,爲整個金融業的發展提供技術方面的堅實基礎。

談及金融科技帶來的現實變革時,何德旭表示,這主要可以歸結爲幾方面:

第一方面是市場約束,由於移動互聯或者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運行的時間和空間約束獲得極大的緩釋。

第二方面是在金融科技的支撐之下,原來高度個性化、專業化且空間巨大的市場,因爲單個市場利潤空間很小,所以金融機構一般不太願意介入。但在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這個市場就成爲金融機構可以介入的一個重點領域,這樣有助於通過降低單體的成本,也可以增加整體的收益。這方面金融機構服務於中小企業,爲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就是典型體現。

第三方面是普惠金融的發展,特別是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由於有了新的科技,能夠促進信息的共享,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務門檻,所以金融機構能夠爲更多的弱勢羣體提供金融服務。同時這有助於控制金融風險。”何德旭說。

第四方面是資產屬性。何德旭解釋說:“現在在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數據成爲一種核心的資產和新的生產要素,誰擁有更多數據,誰能夠更好發掘數據的價值,就成爲金融機構的實力和競爭力的具體體現。所以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就是基於數據,圍繞數據,同時依靠數據,所以在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這方面的變革非常顯著。”

第五方面是在金融科技發展的背景之下,金融資源配置的效率更高,這包括邊際成本的遞減、技術的外溢、金融運行模式流程重置、金融要素配置革新、金融市場的拓展和跨界,通過這些方面的運作可以更加高效地配置金融資源。

第六方面是在金融科技發展背景之下,金融業務參與的主體更加多元,風險也更加複雜,監管也更加困難,這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多要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