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12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增長2.3%,漲幅比上月擴大0.8個百分點。

這也是繼10月份CPI同比增速扭轉連續下行走勢後連續第二個月上行。分析認爲,基數影響和漲價雙雙對CPI作出貢獻。1—11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0.9%,居民物價實現了溫和上漲的全年目標。展望明年,2022年CPI增速將小幅上升,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方面,11月份PPI同比增速略有回落,但個別行業產品價格也表現出韌性。機構認爲隨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恢復,以及保供穩價、增產擴能力度加大,生產資料價格出現拐點在意料之中。上游帶來的成本壓力將逐漸減輕。

CPI同比漲幅擴大

11月份,CPI同比上漲2.3%。其中,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繼續追趕非食品價格,從上月下降轉爲上漲,消費品價格同比漲幅則在本月超過了服務價格。國家統計局表示,同比漲幅擴大較多,除了受到本月新漲價影響外,主要是受到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影響。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分析師應習文指出,食品價格環比上漲2.4%,較上月加快0.7個百分點。具體看,畜肉類價格環比上漲5.2%,其中豬肉價格在年末需求推動下環比上漲12.2%,從10月中反彈開始累計漲幅已達到了40%。

“不過,反彈的主要原因是前期價格下行、天氣轉冷和冬季醃臘灌腸形成的需求側推動,供給端仍保持較高水平,預計後期豬肉價格難以持續上行。”應習文說,天氣因素導致其他食品也出現溫和上漲。

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受節後出行需求減弱和散點疫情擴散影響,非食品同比僅提高0.1個百分點,對CPI的正向拉動作用變化不大。

11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2%,漲幅比上月回落0.1個百分點,反映疫情反覆對總需求的影響。

PPI增幅回落,保供穩價政策進一步顯效

11月份,PPI同比上漲12.9%,漲幅回落0.6個百分點,環比增速由上月的上漲轉爲持平。

伍超明表示,受保供穩價政策顯效影響,國內商品價格上漲動能大幅減弱。如導致9-10月份PPI大幅上漲的煤炭和高耗能行業價格環比普遍由漲轉跌。不過,外部輸入性通脹壓力猶存,是PPI增速高位運行的主要支撐。如根據統計局數據,石油開採、精煉石油產品製造、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等原油產業鏈條價格環比均延續上漲。

“同時,上游漲價的擴散效應有所增強,如11月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價格分別環比上漲1.4%和1.2%。”伍超明談到。

應習文表示,生產資料環比下降0.1%,這是去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隨着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回落,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逐步恢復,以及保供穩價、增產擴能力度加大,生產資料價格出現拐點在意料之中。而生活資料環比增速加快反映價格正逐步向下游傳導,與CPI增速回升相互映襯。

明年通脹預期:CPI溫和上漲、PPI下行趨勢明顯

中國社科院近期發佈的2022年《經濟藍皮書》,對2022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的建議中提到,建議2022年CPI漲幅預期目標設定爲3%左右,同時預計2022年PPI漲幅將下降到5%左右。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雪松分析,主要原因在於,一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過去幾個季度較爲普遍的大幅度上漲後,一些門類大宗商品長勢正在逐漸趨緩,特別是我國多項保供穩價政策作用下,煤炭等部分門類大宗商品價格近期已經高位回落,這些因素將帶動2022年PPI漲幅收窄。

另一方面前期漲價因素已經明顯太高。上游能源原材料價格水平,使得中下游和最終消費端未來一段時期仍將面臨上游成本轉嫁傳導的壓力,加之部門領域關鍵零部件供應短缺,以及豬肉價格可能觸底回暖,預計2022年CPI漲幅相比2021年將有所擴大。但總體而言,在疫情不確定性尤存,居民消費恢復不充分、不穩固的情況下,2022年CPI將處於溫和區間,出現全面通脹風險的可能性不大。

接受記者採訪的人士也較爲一致地認爲,2022年CPI增速將小幅上升,PPI將明顯回落。應習文稱,預計明年CPI同比增長2.4%左右。同時,核心CPI有望回升至1.5~2.0%的歷史正常區間。2021年翹尾因素的影響將成爲2022年通脹抬升的重要影響因素。預計PPI將由年初兩位數增長,回落到年末的0%附近,不排除出現月度同比負增長情況,全年均值在4.6%附近。

中泰證券宏觀首席分析師陳興認爲,從價格端來看,今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低迷,使得CPI增速底部徘徊。但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預示着豬肉價格上行態勢已經開啓,明年豬肉價格將自底部抬升,帶動CPI增速的上行。不過,本輪豬價上漲帶動的CPI增速上行幅度將較爲溫和,明年全年CPI增速的中樞大概率不會超過3%,通脹壓力整體不大。

“而大宗商品價格漲勢緩和使得PPI同比增速見頂回落,上游帶來的成本壓力將逐漸減輕,而CPI同比增速上行態勢有望開啓,對於定價能力較強的部分消費品行業,利潤空間無疑也會因此打開,消費板塊盈利改善的機會值得關注。”陳興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