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12月18日電 在近日由南方都市報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舉辦的“2021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期間,《人臉識別應用場景合規報告》(下稱“報告”)發佈。其中指出,多數人認爲人臉識別技術比較安全,近半數受訪者認爲人臉識別有被濫用趨勢,約八成受訪者傾向於政府設立監管機構或通過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減少風險。

聚焦於人臉識別具體的落地領域和社會公衆普遍關注的問題,南都人工智能倫理課題組設計發放了一份面向公衆的問卷,一方面瞭解社會公衆對人臉識別的使用情況和接受程度,另一方面,也試圖瞭解公衆對於人臉識別監管的態度和看法。

問卷調查共收回12117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9986份,組成以上報告中部分內容。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約63%的受訪者認爲人臉識別技術比較安全,認爲人臉識別非常安全和不太安全的比例相當,都約爲18%。

從性別來看,女性羣體在更希望人臉識別技術普及(例如用於小區門禁、服務業人員驗證身份)的同時,也對人臉識別技術有更高的不信任度;從年齡維度來看,隨着年齡增長,用戶對於人臉識別的信賴呈現出“沙漏”特徵——年齡較小和較大的受訪者普遍更不信任人臉識別;除了性別和年齡,受訪者對人臉識別安全性的信任度和受教育程度大體成正比——受教育程度越高,認爲人臉識別非常安全的比例越低,認爲不太安全的比例越高。

報告指出,約48%的受訪者認爲人臉識別被濫用,且各年齡段的態度基本一致。而認爲人臉識別沒有濫用趨勢的受訪者僅佔約15%。

從所處地區來看,一、二線城市受訪者對人臉識別有被濫用趨勢更爲認同,而其他城市和非城市地區則有更低比例的受訪者持相同態度。

問卷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也與對人臉識別是否被濫用的態度高度相關。受教育程度越高,受訪者更傾向於認爲人臉識別技術正在被濫用。

何種場景使用人臉識別是“維護公共安全所必需”?調查顯示,飛機、火車站進站和公安機關追蹤逃犯這兩種場景的支持率最高;一半以上受訪者認爲小區寫字樓門禁、醫院防止醫鬧、街頭識別闖紅燈也屬於這一範圍。

報告稱,在如何規範人臉識別應用方面,約八成受訪者更傾向於政府設立監管機構或通過法律法規和國家標準來減少風險。其他規範方式還有對人臉識別設備進行檢測認證(66.76%)、提高人臉識別行業進入門檻(64.18%)和限制人臉識別使用場景(59.85%)。(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