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一杯二锅头,品一座北京城!

由北京银行独家冠名播出的《档案》为您特别揭秘红星二锅头的传奇故事

老北京讲京城有三乐:登长城、吃烤鸭、喝二锅头,三乐不全不算到过北京。不管是喝酒还是不喝酒的人,提起红星二锅头来,都耳熟能详。在国人心里,红星二锅头还有一个小名,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小二”。

与新中国共同成长了67年的红星二锅头,从老百姓餐桌上的当家酒,到走出国门成为代表中国北京的一张名片,一直传承着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酌一杯二锅头,品一座北京城。今日21:50,北京卫视《档案》为您独家揭秘红星二锅头的传奇故事,领略京城酒文化魅力。

探访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诞生地

揭开新中国献礼酒背后的秘密

北京前门大街原粮食街40号,有一座关于酒的博物馆,名为源升号。这里,是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的诞生地,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

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山西临汾人赵存仁、赵存义、赵存礼三兄弟来到北京,创办了源升号酒坊。他们酿出的酒,就是今天我们大家都熟知的“二锅头”。

1949年5月6日,源升号在内的12家北京老字号烧锅被整合收编,统一归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管理。这个试验厂是当时北京第一家国营酿酒厂,也就是红星酒厂的前身。试验厂成立后,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为迎接新中国的诞生,生产一批献礼酒。

当时,北平刚刚解放,城市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在如此紧张的时期,为什么要如此急迫地成立一家酿酒厂?新中国献礼酒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四个标准定义“好酒”

日常饮用酒应该怎么挑?

1952年,为振兴酿酒行业,北京举办了第一届评酒会。而如何评选、制定什么样的评选标准,这一工作,就落在了华北酒业专卖公司实验厂的研究人员身上。

在接到任务后,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首先对全国各地送过来的103款酒样进行了两个多月的分析检测和品评,最终形成了分析报告,制定了四项关于“好酒”的标准条件。这四项标准分别是:一定是全国市场流通的酒种;检测数据要符合卫生要求;必须是非常受百姓欢迎的酒;酿造工艺要有特殊性,不能轻易被仿造。

我们所熟知的“四大名酒”——贵州茅台酒、山西汾酒、四川泸州老窖和陕西西凤酒,就是在1952年的评酒会上根据这四项标准挑选出来的。此次评酒会的举办,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让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好酒的标准。好酒标准的制定,足以可见红星当时的技术实力走在全国白酒行业的前列。

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红星二锅头如何做到遍地开花?

早在1960年代以前,北京只有红星一家生产二锅头酒,供应远不及需求。那时的红星二锅头每年要拿出200吨酒,作为样品供各省市作对比,每逢佳节还要向驻外机构供应。因此,每年仅有几百吨红星二锅头酒供应北京市场,根本满足不了首都人民的消费需要。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1965年8月20日,经北京市工业局批准成立北京酿酒总厂,对当时的顺义牛栏山酒厂、大兴酒厂、昌平酒厂和通县酒厂等19家郊县酒厂作为归口厂进行统一管理,而这就是后来红星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总厂实行管规划,管计划,管供应,管质量,管设备,管价格和管销售,人事权和财政权仍归地方郊区所有,简称“七管两不变”的政策。这一政策,简单来说,就是总厂负责输出酿酒技术和人才、统筹归口厂所需的粮食、煤炭等物资,统一安排归口厂产品销售,协调各方关系,做到全方位扶植郊县酒厂生产二锅头酒。

那么,红星酒厂到底是如何将二锅头酒的传统酿造技艺传播到北京各个酒厂,让更多的人喝到最正宗的二锅头酒的呢?

一步步筚路蓝缕,一次次坚守创新,从辉煌过往到不懈求索,在追求更高品质的道路上,北京红星又将书写怎样新的传奇篇章?今日21:50,北京卫视《档案》为您独家揭秘《酌一杯二锅头,品一座北京城——红星传奇》,敬请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