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瓊華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熟悉不過的還是最高處的白塔了。紅牆、綠樹、碧水、白塔,似乎一直是北海的經典畫面。北海白塔的相對高度爲36米,整體爲磚木石結構,由塔基 、塔身、寶頂三部分組成。在清康熙十八年和雍正八年,北海白塔曾經兩次因地震毀壞以後重修。唐山大地震,白塔的寶頂又被震毀,再一次進行了維修。不過經歷這麼多,白塔的外觀基本沒有改變,一直都是景觀的核心和地標。但是爲什麼白塔上面佈滿了一些小洞呢?

天津大學建築學院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張鳳梧告訴記者,古建裏面有句術語叫“透風”,從這個方洞就能夠判斷出來,它肚子是空的,要把裏面的溼氣排出來,這些都是在解決如何降低它的荷載,給瓊島減壓,避免它過重。

不過,相信去過白塔的遊客也都發現了,怎麼風景如此之美的白塔上,還有幾門大炮啊?難道當年在這兒打過仗嗎?張鳳梧說,因爲它是一個制高點,這個大炮其實有兩個作用,一旦發生像明代兵變或者外邊打進來的情況,它可以起到報警的作用,還有一個就是震懾作用。當年沒有電話也沒有手機,遇到危險情況怎麼報信呢?於是就選在了市中心的高地,又不至於驚動皇上的地方。

作爲核心景區,在白塔上面的平臺,觀景效果那更是沒得說了。站在這個制高點,向北可以看到在當時塑造的北京城西北側的天際輪廓線,它形成一個非常有韻律感的、變化豐富的一個天際輪廓線,按照乾隆皇帝所說,他認爲是紫禁城西北角的城市地景,當時就有設計構想的,我們經常用一句話來形容北京城叫“平地起蓬瀛 城市而林壑”,乾隆皇帝是想塑造一個森林城市,用今天的話就叫做園林城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