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

借潮玩概念推出“圖書盲盒”,買到什麼書全靠碰運氣;主播叫賣“1元圖書”,直播帶貨擊穿底價……近期,圖書出版行業推出的銷售“新玩法”,引發不少爭議。有人認爲這是行業突圍創新,有人則批評這是飲鴆止渴。

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圖書營銷模式受到嚴峻挑戰。比如網上圖書售價明顯低於傳統書店,移動閱讀也替代了部分紙質閱讀。但反過來,傳統圖書行業也可以利用互聯網“大做文章”。無論是“圖書盲盒”還是“主播帶書”都是利用互聯網營銷的嘗試。

從積極角度來說,“圖書盲盒”可以幫助圖書公司、出版社等消化長期積壓的老舊書籍以回籠部分資金,同時,還能滿足一些人閱讀、收藏需求。而“主播帶書”,不僅能帶動圖書銷量,也能擴大圖書機構的影響力。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說,圖書是一種特殊文化產品,對真正有需求的人才能產生價值。而碰運氣式的“圖書盲盒”裏的書對於購買者來說可能毫無意義,對圖書機構而言也屬於盲目營銷。筆者認爲,圖書這類商品並不適用於盲盒營銷。

“主播帶書”雖然可行,但是缺乏價格底線的直播帶貨註定長久不了。例如“1元圖書”這種沒底線的銷售行爲對圖書業傷害極深,還容易造成惡性競爭、定價虛高等問題。同時這種玩法將倒逼圖書定價注入更多水分,以便爲超低價促銷預留空間。

所以,在圖書“花式銷售”沒有底線、市場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有必要通過統一的規則爲圖書確定底線。對此,近日印發的《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規範網上網下出版秩序”“加強出版物價格監督管理,推動圖書價格立法……”

筆者認爲,網上圖書出版也要有底線規則來維護出版秩序,就能避免“圖書盲盒”、惡性競爭等亂象。當圖書價格由立法來確定底線,就能防止定價虛高帶來的網上“價格戰”。這不僅有利於規範網上圖書出版銷售,同時也能爲線下實體書店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

另外,如何引導圖書“價格戰”轉向“質量戰”,也是互聯網時代圖書行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因爲圖書是一種精神產品、知識產品,與其他消費品有本質區別。如果圖書一直低質低價,就會帶來不可想像的後果。

圖書行業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獲得新發展,是需要持續研究、探索的命題。但不管如何利用互聯網銷售,至少應堅持三條底線:一是質量底線,即圍繞圖書質量策劃推銷纔是根本;二是價格底線,不能擊穿圖書底價;三是讀者底線,要尊重讀者需求。(馮海寧 特約評論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