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美的外表、討喜的人設讓“嘉然”(樂華娛樂旗下的虛擬偶像女團“A-SOUL”成員之一)活躍在各大社交網站上,也將“虛擬偶像”這個詞帶火了。今天,“嘉然”將在B站舉辦她的“100萬粉絲紀念直播”。

這場直播似乎有些姍姍來遲,早在去年9月,嘉然在B站的粉絲數量就已達到了100萬,成爲B站有史以來第一個原生的,從0開始成長爲百萬粉絲的“虛擬偶像”。

嘉然並不是首個被定義爲“虛擬偶像”的角色。近年來,國內虛擬偶像行業正在迅速發展。特別是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明星“翻車”事件不斷,“虛擬偶像代替真人偶像”的話題更掀起了人們的一陣追捧熱潮。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預計2021年虛擬偶像帶動的產業規模爲1074.9億元。千億市場規模下,虛擬偶像真的不會“塌房”嗎?事實並非如此。

“虛擬偶像”站上風口

在百度百科上,虛擬偶像的定義爲“通過繪畫、動畫、CG等形式製作,以商業、文化等具體需求製作培養,在因特網等虛擬場景或現實場景進行的像歌手一樣的活動,但本身並不以實體形式存在的人物形象。”

也就是說,虛擬偶像是按照人們的現實需求、喜好來設定的,僅存於網絡空間的數據建模偶像。

事實上,虛擬偶像這一概念源於日本。早在2007年,日本就推出了虛擬偶像:初音未來。

作爲初代虛擬偶像,初音未來不僅擁有技術合成製作出的專屬聲音,還有如真人般詳細的籍貫、身高、體重等信息,這讓初音未來在推出後收穫了大批粉絲,甚至被一些二次元“宅男”奉爲第一偶像。

2009年,初音未來在全球各地開辦巡迴演唱會之時,部分地方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

初音未來的走紅讓資本市場瞄準了虛擬偶像這一賽道。

2012年,國內首個虛擬偶像“洛天依”誕生了。這位虛擬偶像一“出道”便業務不斷。

不僅與多個品牌達成商業合作,還數次登臺與明星合作表演。

而後,樂華娛樂、魔琺科技、次世文化、阿里等企業也紛紛入局。

2020年,樂華娛樂推出了虛擬偶像女團“A-SOUL”,由5名虛擬偶像成員組成。而後,該團體在發佈多張單曲後迅速火遍全網。同年5月,魔琺科技與次世文化共同推出虛擬偶像“翎Ling”。

2021年的虛擬偶像賽道更是呈集中爆發之勢。5月,阿里打造的虛擬偶像“AYAYI”在小紅書上發佈了首張“個人照片”後迅速走紅網絡;12月,樂華娛樂再推出虛擬偶像男團“量子少年”,在B站進行了首場“出道”直播。

另據媒體報道,2021年10月,僅半個月的時間內就有6名虛擬偶像被推向市場。

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虛擬偶像核心產業規模爲34.6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62.2億元;2020年虛擬偶像帶動的產業規模爲645.6億元,預計2021年爲1074.9億元。

市場規模日益增長的同時,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加碼佈局。據不完全統計,虛擬偶像賽道在2021年獲得的投融資就有20餘起,投資方包括字節跳動、阿里、網易等。

“虛擬偶像”也難逃“塌房”

粉絲暴漲、資本湧入,虛擬偶像正在成爲新風口。尤其是在2021年娛樂圈“大變天”,明星偶像“塌房”事件接連爆發之後,虛擬偶像更加成爲人們的心之所向。

同真人偶像可以進行唱歌、跳舞、直播、拍雜誌、接代言等工作一樣,虛擬偶像同樣能夠勝任。

“真人偶像人設崩塌的風險太高了,而虛擬偶像則不然,它永遠不會老,還能夠按照我們的喜好來進行塑造。”長期混跡於“飯圈”的悠悠(化名)如此認爲。

然而,現實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美好,虛擬偶像也難逃“塌房”事故。

據媒體報道,2020年4月,洛天依做客李佳琦直播間。由於技術故障,洛天依在唱歌環節上演了一段“無聲”表演,令不少網友大失所望。

同樣“翻車”的還有以國風形象“出道”的虛擬偶像“翎Ling”。2021年6月,翎Ling在小紅書發佈了首條帶貨廣告。不過,該廣告中的帶貨產品爲某國外奢侈品品牌口紅,與其“國風少女”的人設大相徑庭。

引發網友詬病的是,在該條廣告文案中,翎Ling還分享了自己的使用感受:“滋潤不幹,是溫柔的珊瑚色調,有點草莓的感覺”。

記者注意到,目前在翎Ling的小紅書賬號上,該文案中關於口紅的相關描述已經刪除,但評論區網友的質疑聲依然存在。有網友表示:“熱愛國風(卻)帶貨GUCCI,有點文不對題了吧?”“建模雖美,文案太差。”

不僅如此,部分網友還對虛擬偶像帶貨的真實性、體驗感表示質疑。有網友認爲,即便是喜歡的虛擬偶像帶貨、推薦產品,背後操作的依然是銷售團隊,貨源真實性有待考證。也有網友指出,虛擬偶像帶貨的化妝品、服裝等體驗感缺乏真實性,不具說服力。

虛擬偶像存在的問題遠不止於此。近日,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發佈的《虛擬偶像行業輿情風險管理前瞻研究報告》顯示,現階段,衆多企業入局虛擬偶像賽道,部分企業爲搶佔市場先機甚至盲目求新求變,易使行業面臨資本無序擴張的風險。從長期來看,虛擬偶像產業或將面臨虛假宣傳、惡性營銷類亂象頻發等問題。

報告同時指出,虛擬偶像背後的人本邏輯可能存在失格風險。例如,形象設計太過露骨、爲青少年傳遞不良价值觀等。

千億市場規模下,“虛擬偶像”賽道如何規範?

千億市場規模下,虛擬偶像賽道的發展引人深思。

在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看來,虛擬偶像的走紅有其現實基礎。“虛擬偶像的火爆,與整個時代發展的背景有關。目前追逐虛擬偶像風潮的主要爲90後、00後羣體,其中也不乏一些青少年。在互聯網信息化的浪潮下,虛擬偶像恰恰給當下的年輕人創造了很大的想象空間。”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北京京麟律師事務所律師李揚則認爲,虛擬偶像相對完美的人設,加之技術賦予其的創造力和生命力,滿足了當下年輕人對科技感、新鮮感、個性獵奇方面的精神需求。

不過,對於虛擬偶像行業存在的潛在問題,業內人士同樣表示擔憂。李揚向未來網記者表示,虛擬偶像在青少年視野中呈現的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易讓青少年在追逐虛擬偶像完美人設的過程中迷失自我,甚至過度沉迷。

“在迴歸到現實生活中時,青少年可能因落差感而產生挫敗的心理,對身邊人的缺點難以包容和理解。長此以往,還可能產生逃避和厭世心理。”李揚表示,不止青少年,現實生活與虛擬世界中的強烈反差,同樣會讓年輕人羣體對正常的線下交往失去興趣和信心,部分嚴重的可能逃避現實生活,沉溺在虛擬世界中,無法正常結婚生子,進而導致生育率降低。

目前,隨着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不斷成熟,虛擬偶像的寫實化程度迅速提升。它們已從早期的動漫卡通形象升級爲如今的三維立體形象,與大衆的距離也在不斷拉近。 

張毅告訴未來網記者,在對虛擬偶像賽道的監管上,應加大對經營者的監管力度,完善相關立法。同時,相關內容的生產方、製作方應從社會價值、正能量等方面對青少年加以引導,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可以通過多參與線下交友活動以及戶外活動等渠道轉移對虛擬偶像的過度沉迷,更好地融入社會。”李揚建議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