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多次發佈股票交易異常波動預警、深交所連發數道關注函及監管函,卻始終仍未能遏制其股價的“高燒”勢頭;回應深交所關注的同時不斷釋放一份份重磅利好,進一步點燃着投資者的熱情;補充披露鉅額合同有權被隨時中止,卻又在當天收盤後召開線上投資者說明會,進一步透露產能仍有提升空間……九安醫療作爲A股最受關注的“跨年大妖”,動作頻頻,風頭無兩。

新冠檢測概念雖火,卻並非空中樓閣。目前爲止,它的確既不輸業績,更不輸預期。只是需要小心,企業們即使站在風口,也別忘提前爲過冬做好準備。

風險與機遇並存

1月14日晚間,九安醫療發佈關於公司美國子公司簽訂日常經營重大合同的補充公告稱,公司於當日早間披露了《關於公司美國子公司簽訂日常經營重大合同的公告》,需特別指出的是,美國政府有權隨時因自身因素中止該合同。敬請廣大投資者謹慎決策,注意防範投資風險。

公司在公告中稱,美國政府可以不需要理由在合同的執行過程中要求停止執行,且取消後續的採購,賣方需承擔相應的風險及可能產生的損失。

當晚,公司還回復了深交所早前於1月12日下發的關注函。

九安醫療表示,公司在公告中的內容專門強調了抗原檢測靈敏度可能降低的情況,公司未來會加大對公告措辭的完整性把控力度,但公司並無借信息披露炒作股價的行爲和動機。

針對公司此前曾表述向天津市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了《關於採用家庭自測盒實現奧密克戎新冠防疫1+1的建議》,九安醫療表示,目前獲得的是美國FDA EUA的授權,可以在美國銷售,但尚未取得國內許可,不能在國內投放使用。但是,公司作爲一家天津的上市醫療公司,對天津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力量是公司應盡的社會責任,公司相應描述內容沒有誇大、誤導性陳述,也絕非是公司有蹭熱點的動機。

但九安醫療也在回覆中表示,公司在公告中用盡量簡短的措辭也是基於考慮到公告中如專業術語過多造成的無法理解問題,但在措辭的易懂性和完整性方面,確實有待加強改善。

1月15日早,有媒體爆料稱,九安醫療在前一日收盤後,公司管理層出面與投資者進行了線上溝通,多名券商醫藥分析師均在其中。

該報道稱,“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在溝通會進一步釋放着積極信號。他表示公司正在日夜加班不停趕貨,目前產能規模爲每月2億份,由於原材料配套較爲充分、提產主要靠增加工人,產能仍有提升空間。”“目前九安醫療工廠門口已經常有蹲守觀察、實地調研的人,甚至發現有人混進其廠區調研的情況。”

頻頻釋放利好

點燃投資者熱情

在過去兩個月的時間裏,九安醫療股價飆升11倍,頻頻引起資本市場的矚目。

這樣的暴漲,已非任何基本面可以解釋。

抗原自測盒不是獨家祕方。熱景生物樂普醫療等都在歐美獲批使用。而在國內獲批的69款新冠檢測產品中,抗原檢測試劑盒僅有包括華大因源、金沃夫生物及萬孚生物的三款。

在國內,目前並不允許抗原自測產品單獨用於檢測診斷,只能作爲輔助作用。有行業人士解讀說,一般要病毒積累到一定濃度後,抗原檢測才能檢出,相比分子檢測,精準度不高。國外居家檢測的需求量增大,抗原試劑盒以出口爲主。因此去年11月8日,九安醫療公告獲批時,市場反應並不熱情。

隨後,九安醫療開市在“互動易”等交易平臺頻繁更新,回覆關於該檢測盒的各色信息。

去年11月15日,九安醫療稱,該試劑盒已經開始量產,在美國已經熱銷;月產能1億人份,估計到2022年初,產能增至每月2億人份。

之後,九安醫療多次透露了關於這款產品的信息,比如售價6.99美元,可以檢測奧密克戎毒株,在美獲得了訂單,建議天津藥監局能應急批准……每一項都是好消息。

有券商人士認爲,九安醫療股價的暴漲與其在互動平臺的頻繁互動不無關聯。產品方便,量產規模大,應和當下的疫情焦慮,九安醫療的股價開始連板。

1月12日起,九安醫療又接連發布好消息。

子公司iHealthLabs.Inc獲得了美國多個州的採購訂單,總金額達到20億元,相當於2020年全年營收20.08億元,會對2021以及2022年的營收與利潤產生積極影響。

1月14日早間,九安醫療公告稱,美國子公司iHealthLabs.Inc與美國ACC (美國陸軍合約管理指揮部)代表美國HHS(美國衛生與公衆服務部)就iHealth新冠抗原家用自測OTC試劑盒產品(以下簡稱“iHealth試劑盒”)於當地時間2022年1月13日簽署採購合同並生效。

公告顯示,美國ACC是美國陸軍物資指揮部的主要下屬合約管理部門,主要爲美國陸軍承擔大部分合約工作。公告稱,此次合同價稅合計金額爲12.75億美元(含運費),約合人民幣81.02億元。

市場情緒高漲,股價節節攀高在股吧的熱門個股中,九安醫療名列第一。

股吧中,每天都有投資者因恐懼而拋售,爾後在隔日的漲停板中追悔莫及。

先機紅利已喫

但熱度可否持續?

投資者中很少有人留意,就在不久之前,大家對九安醫療的認知還是一家家用健康器材公司,而並不算嚴格的IVD企業。

九安醫療的業績曾一度受2020年疫情的暴發帶動了防疫產品的銷量而達到過歷史最高峯:營業總收入20.08億元,同比增長184.36%;歸母淨利潤2.42億元,同比增長264.68%。一過性的紅利消失後,隨着海內外疫情的好轉加上競爭的激烈,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出現下滑。

隨着大單的接踵而至,九安醫療接下來的業績表現無疑有了更大的可想象空間。

不可否認,相比之下美國市場的准入要更難取得,也因爲稀缺而含金量最高。拿到美國FDA的EUA認證的國內公司只有艾康生物、九安醫療和東方生物三家。據公開信息顯示,九安醫療持股70%的美國子公司iHealthLabs.Inc一年前開始申請美國FDA EUA授權,當時英國已經開始推行家庭自測的抗原試劑盒,而美國還未真正開始使用。正是看到這一機會,九安醫療集中調動公司能力進行開發。

首批喫到螃蟹的人顯然佔據了先機,卻也不是高枕無憂的。目前國內的美康生物、博拓生物、萬孚生物等多家企業的試劑產品也在排隊申請FDA的緊急授權,這是否意味着,未來將有更多後來者搶食美國的試劑盒市場?

而一旦風停了,企業們還能去哪裏開闢足夠大的新市場,來承接自己業已擴大數倍的產能?有業內人士曾冷峻地剖析:“跟風的企業和有着深厚積澱的企業,註定不可能是同樣的結局。”“IVD企業最終還是要賺自己認知範圍內的錢。”

編輯:郭成林

校對:王   奇

圖編:趙雁旎

製作:張   巘

責編:王宙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