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濟南,記者 滕飛)訊,能耗控制已成共識,氫能源作爲未來能源技術發展重要方向,產業制氫、儲運、加註、應用三個路徑已經逐步清晰,並在終端開始投入使用。

但在氫能推廣應用階段,終端市場依然處於政策導入期。國家燃料電池技術創新中心主任徐子春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氫能還在示範階段,氫燃料目前整體運營成本依然高於柴油,如果能有效控制運輸成本,將運營成本拉平至柴油價格附近,終端使用的動力就會迸發。”

氫燃料汽車展露頭角

近期,山東重工集團向山東港口集團交付首批中國重汽氫燃料重型牽引車,標誌着氫燃料電池車進入商業化運營時代,但實際運營過程中,氫燃料仍有成本憂慮。

氫能源目前推廣應用的瓶頸在氫氣高昂的價格,山東境內加氫成本約在50-60元/公斤。“這個價格不足以完成市場化推廣”,徐子春表示,“但加氫成本下調有很大空間,當價格降至35元/公斤,就能與柴油媲美,屆時纔有完全商業化的可能。”

基於可靠性的燃料電池產品,山東省內已經開展多場景應用示範工作,並以濰柴動力(000338.SZ)爲示範基地,建立了氫能園區、氫能港口、氫能高速等。

降低氫氣價格,現階段最容易破局的就是降低儲運成本,其最直接抓手就是減少運輸環節,實現前廠後店,氫氣提純後直接進入加氫站。

氫氣低成本運營在山東已有先例。山東基於化工產業基礎,主要使用工業副產氫。例如泰山鋼鐵集團的工業副產氫,提純後成本最低可降至每公斤22塊錢,成本優勢相當具有前景。

“加氫站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下成本也不一樣,泰山鋼鐵的氫成本之所以便宜,是因爲其減少了運輸環節,未來我們要在現場制氫這個課題上做功課,擴大到其它的應用場景。”徐子春如是說。

“目前氫燃料解決方案是未來重型牽引車的發展方向,目前還受限於整個配套鏈,主要在港口、物流園等相對封閉的場景應用,未來隨着設施完善,應用場景會拓展。”中國重汽青年科學家、新能源業務總監劉國慶向記者表示。

氫燃料牽引車在多場景運營近期也已經破局,濰柴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近日正式投入商業化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山東重工集團向山東港口集團交付的氫燃料重型牽引車,正是配套濰柴大功率氫燃料電池系統,這也是國內首批實現商業化運營的車型。”

據悉,濰柴動力目前已經成功開發15-200kW系列化氫燃料電池系統,其中200kW燃料電池系統已經通過極寒試驗,在零下34℃條件下一次起動成功,此外公司開發了國內首款3噸氫燃料電池叉車,創建零碳排的物流搬運環境。

多管齊下解決能耗焦慮

在能耗控制上,山東省近期多管齊下,嚴控“兩高”,加大新能源突破力度,並規定省級統籌能耗指標全部有償使用。

山東省政府近期發佈《2022年“穩中求進”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第一批)》(以下簡稱《清單》),清單中明確表示,2022年要推動在高速服務區、港口碼頭、工礦廠區及公路沿線建設氫/油、氫/氣、氫/電混合場站,有條件場站進行氫能源擴建。

在光伏產業,山東省政府支持開展整縣(市、區)分佈式光伏規模化開發試點,對試點縣規模化開發的分佈式光伏項目實行整體打包備案。

在節能控制上,山東省政府規定省級統籌指標全部實行有償使用,除國家和省重大產業佈局項目外,全部用於支持非“兩高”行業項目建設。

與此同時,山東省政府還對“兩高”行業進行精準管理,建設全省統一的“兩高”行業電子監管平臺,制定企業和項目兩張清單,實行能耗煤耗單獨覈算、閉環管理,對存量項目加快推進違規整改,對增量項目嚴格實施省級窗口指導和重點行業提級審批。

在傳統燃油車上能耗控制上,山東省內以濰柴動力爲代表,近期也實現技術突破,發佈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1.09%柴油機及重大氫能科技示範成果。

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熱效率達到51.09%,是商業化柴油機又一次技術革命,解決了經濟性、排放兩大痛點,爲未來‘國七’排放標準提供了技術準備,對推動內燃機節能減排、綠色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據測算,與市場現有主流產品(平均46%熱效率柴油機)相比,51%熱效率柴油機可實現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0%,每年可爲我國節油1600萬噸,經濟效益約1400億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減少5000萬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