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碳市場的2022:CCER年內有望重啓,有色、建材率先進入碳市場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近日,標普全球普氏分析公司(標普全球普氏)發佈報告,對2022年中國碳交易市場的發展做出點評與預測。

根據多名業內人士的介紹,繼電力行業之後,建築材料和有色金屬或將在年內被納入中國國家碳排放交易計劃,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也將重啓。

標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隨着全國碳市場進入擴張和能力建設階段,各交易所亟待開發新的碳產品滿足市場需求;而中國碳排放交易計劃中排放上限和減排目標尚未清晰,在各方壓力下如何應對挑戰,將形成怎樣的市場格局,還有待觀察。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上線,國內超過兩千家電力企業率先納入碳市場。2021年底,全國碳市場2021年首個履約年份履約率較高,整體碳配額盈餘較爲寬鬆,中國的碳價也明顯低於歐洲市場。

根據其他地區經驗來看,碳市場的建設是一個逐漸發展完善的較長過程。相較於發達歐美國家的碳達峯和碳中和進程,中國碳達峯和碳中和的時間更短,達成氣候目標的要求也更緊迫。中國可能沒有歐洲那麼充裕的時間,來發展完善碳排放交易體系。

到2022年,中國全國碳交易市場將進入擴張和能力建設階段。標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這意味着碳市場將擴大排放交易機制的範圍,覆蓋更多行業,同時發展各省、企業和交易所的碳交易基礎設施和能力。

對於中國大部分能源密集型產業的碳定價,以及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的碳市場完善衡量和實施機制來說,發展路徑的確立將十分重要。

除此以外,既要平衡政府層面從上到下的政策制定,又要創建一個流動性的碳市場和價格發現機制,同時還要在省級政府和國有企業的複雜結構中統領全局,都將成爲中國碳市場發展要面臨的巨大挑戰。

根據生態環境部此前規劃,到2025年之前,除了電力行業之外,鋼鐵、化工、航空、建材、造紙等8個行業都將納入碳市場。其中,有色、建材、煉化行業將率先納入碳排放市場。

2021年12月5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SEEE)董事長賴曉明在2021年國際金融論壇上表示,計劃在2022年將有色金屬和建材行業納入國家碳排放交易計劃;2021年11月,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常務副總經理張杲表示,煉油和石化行業可能在2022年至2023年之間被註冊。

《財經》雜誌此前撰文指出,從長遠角度來看,全國碳市場建設還需要填補諸多政策空白,並提高信息公開披露的力度。而碳市場的建設並不是孤立的,還要考慮到連通用能權市場、綠電交易、新能源汽車雙積分等其他雙碳政策,共同推進減碳進程。

標普全球普氏分析指出,中國自願碳信用的重新啓動,以及在北京綠色交易所、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和SEEE等交易所開發的新的碳產品,將是2022年值得關注的重要進展。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近日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目前國家正積極籌備重新啓動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項目的備案和減排量的簽發,全國CCER市場有望在2022年重啓。

機構投資者的進入也將進一步提升碳交易市場的活力和交易水平。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機構投資者進入碳市場的進程還在操作當中,機構的態度是越快越好。

(作者:彭強 編輯:張偉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