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股技術性破位,泡沫正在破滅?

這次新興市場表現能否優於美股?

2022年開年,面臨着4次加息疊加三季度量化緊縮(QT)的預期,長牛11年不倒的美股似乎開始動搖了。

標普500指數自高位下跌8%,納斯達克100指數正式進入修正區間,目前已自歷史高點下跌10%。

過去十年的低通脹和更加耐心的美聯儲成了市場“逢跌買入”的底氣,但這一策略開始受到質疑,因爲這一次美聯儲正受到高通脹的“挾持”,而失業率又已跌至低位,可謂想要鴿派也找不到正當理由。

價值投資掌門人之一傑里米·格蘭瑟姆(Jeremy Grantham)稱“美股泡沫正在破滅”,美股主要股指將腰斬。他曾完美地預測過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高估值、盈利不確定的成長股最容易在當前的環境下遭遇暴擊,一直倡導價值成長投資的“木頭姐”的基金從高點回撤了一大半,她旗下的新興互聯網基金管理規模更是下降了超70%。

多位華爾街大行交易主管、交易員對記者表示,在高通脹、低失業率的背景下,預計這次緊縮會非常快。資深美股交易員、清溪資產合夥人司徒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科技股已經正式破位,納斯達克指數怎麼樣也要去碰一下200周均線。目前令人擔心的是對沖基金槓桿都普遍很高,市場下挫導致的解槓桿可能進一步衝擊市場。”

儘管目前很少有人會做出“美股腰斬”的大膽判斷,但回調大概率仍將在一季度持續。交銀國際研究部主管洪灝則認爲,除了加息、美債收益率飆升等原因,美股盈利週期見頂並開始回落,這是股指必然承壓的根本理由,“這個盈利週期,也是在2018年9月預測當時納指見頂的因子。”

美聯儲將快速緊縮

“一看到美聯儲2021年12月會議紀要提到了‘縮表’,我馬上就砍掉了部分美股倉位,在7%的通脹下,估計這次緊縮會比上次快很多,6~7月可能就會開始量化緊縮(QT)。”紐約某投行資深主管馮磊(Mitch)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當時表示,政策制定者仍在討論縮表的方式,並稱,有時可能需要兩次、三次或四次政策會議才能做出決定。 據記者瞭解,目前華爾街主流投行已經將2022年的加息預期調至4次,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最爲鷹派的高盛已將縮表預期從12月提前至7月。 “我們對標普500指數的年底基本目標爲4400點,對應市盈率18倍(目前約21倍),而市場的普遍預測中值高達約4800~4900點。”摩根士丹利美股首席策略師威爾遜(Michael Wilson)近期表示。此前的樂觀態度也意味着目前情緒突變後市場可能遭遇的回調壓力之大。

截至上週五收盤,標普500指數報4397.93,而前一週收盤則是4662.85點,再早前標普500指數更是一度觸及4818.62點的歷史高點。顯然,隨着鮑威爾“大變臉”,對美股無比樂觀的交易員已改變立場,並開始備戰極爲動盪的2022年。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一批基金經理可能都未曾經歷過熊市,甚至沒想過通脹還能有“飛”起的一天。

“而且QT也不會等到加息結束後才啓動,預計6月後就會開始緊縮,‘加息+縮表’的組合對市場的衝擊將是巨大的。”馮磊稱,“現在勞動力市場非常景氣,人手緊缺而導致薪資攀升,同時供應鏈瓶頸導致通脹居高難下。在這兩大挑戰下,美聯儲加息過程將會非常快。”

2021年,多數機構認爲2023年纔會啓動加息,美聯儲自身也這麼認爲,如今,緊縮預期已發生鉅變。隨着失業率來到4%以下(3.9%),薪資增速不斷攀升,美聯儲的重點已從穩就業轉到了抗通脹上。1月12日公佈CPI同比上漲7%,這是美國1982年以來最大的年度漲幅。因此,QE時代已經過去,QT時代快來了。

從去年11月開始,美聯儲宣佈Taper,即削減每月購債規模,從1200億美元降至900億美元;12月開始,美聯儲宣佈Taper翻倍,即進一步降至600億美元。從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數據不難看出,美聯儲在1月前兩週的QE量約325億美元,差不多就是以月均600億美元的速度縮減購債量,按照這種速度,確實可以在3月底結束QE。

值得注意的是,1月的前兩週已經基本上停止了MBS(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的QE操作,將購債額度留給國債,而這已開始導致美國的房貸價格上升。房地美上週四公佈的數據顯示,美國30年期固定利率貸款的平均利率爲3.45%,較一週前的3.22%繼續攀升,爲連續第三週上升,創下2020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1月19日,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升至1.9%。

美股技術性破位

加息往往不會過度影響美股走勢,但QT的衝擊歷來是巨大的。

“上一輪縮表發生在2017年10月,距離2015年12月正式加息後約2年時間,這次最多間隔4~6個月,緊縮速度和力度都可能是前所未有的。”馮磊表示,參考1994年,美聯儲激進加息,從1994年2月4日至1995年2月1日,基準利率從3.25%提升至6%,加息幅度爲275個基點。當年標普500年內跌幅達8%~9%。

他稱,2017年10月啓動縮表後,2018年前三個季度美債利率上行,美股同樣走高,這主要因爲當時盈利基本面在2017年底通過的特朗普稅改推動下持續上行,抵禦了貨幣收緊的壓力,但2018年四季度,增長見頂、市場大跌,年內最大回撤近15%。“若取平均值,預計2022年美股可能出現10%左右的回撤,也不排除20%的可能。同時發生且利率是0、資產負債表從8.75萬億美元的高位開始縮小,這都是前所未見的。”

伴隨着QT預期,對利率、流動性變化最爲敏感的納斯達克100指數正式進入修正區間,目前已自歷史高點下跌10%。現在的問題是,空頭能否帶動納指下破15000。司徒捷對記者表示,納斯達克100指數自疫情暴發以來首度有效下破100日均線,後續很有可能要去觸碰一下200日均線。

嘉盛集團全球研究主管韋勒告訴記者:“納指上週收盤價位下方還有200日均線和15000關口水平,股指不會即刻推低的概率也因此升溫,而且美債實際收益率漲勢(推低科技股的關鍵驅動)近日暫歇。此外,儘管納指上週五推低,其波動率(VIX)反而在小幅下行。”

韋勒表示,這個科技股密集型股指過去10年平均年回報率爲22.5%,涵蓋範圍更廣的標普500指數的平均年回報率僅14.7%。納斯達克100指數多頭對這樣大步向前的行情也許慢慢習以爲常、喪失了警惕,看到2022年初7%的暴跌纔會大驚失色。

“該股指技術面仍處於長期上漲趨勢中,交易者過去但凡嘗試挑戰這樣的趨勢都迅速落敗。話雖如此,納指這次的下跌正值特別微妙的時刻。畢竟,在其市值中佔比高達45%的科技股將在接下來兩週裏密集發佈財報。”他表示,盈利將是未來的關鍵,需要關注財報表現,尤其是幾大權重股:微軟、特斯拉、蘋果、亞馬遜、谷歌、Meta Platforms(臉書網)。

無論如何,交易員普遍認爲,納指的前景將在兩週後變得清晰。如果投資者對上述巨頭的財報做出積極回應,幫助納指守住落在15000區域的200日均線,則可能鞏固其長期上漲趨勢。但若業績或指引顯露頹勢,再得到下破15000的佐證,股指今年的開局可能成爲十多年裏最低迷的一次。

新興市場能否反超?

在過去三個加息週期中的兩個週期中,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表現都好於標普500指數。今年以來,美股表現落後於MSCI新興市場指數8%。這次新興市場表現能否優於美股?

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告訴記者,資金流動數據顯示,投資者一直在尋求利用新興市場估值大幅折讓的機會,到2021年底,新興市場的估值較標普500折讓了45%。而相比起不斷回撤的美股,新興市場股票目前已連續5周獲得資金流入,其中ETF產品佔了大部分資金流入,資金進一步向中國傾斜。

“我們不想誇大對美股的悲觀情緒——畢竟,標普500和納指從最低點到最高點的修正幅度分別爲8%和12%,而VIX波動率指數只攀升到25.5%,這些走勢並不意味着美股將出現全面熊市,而且美國經濟擴張週期仍在持續。”但羅伯遜也表示,一些早期證據表明,變化正在逐步發生。例如,以科技股爲主的非必需消費品板塊的表現落後於必需品板塊約8%,與標普500和MSCI新興市場指數之間的表現差距類似。IT板塊落後於能源板塊的幅度高達25%。從全球來看,巴西和港股今年迄今上漲了4%~5%,而標普500指數則下跌了6%。這種輪動若持續,可能美元將繼續表現不佳。

根據通聯數據Datayes,儘管A股持續回調,但上週北向資金淨流入291.97億元,似乎外資顯示出逆勢抄底的跡象。根據記者對多家國際大型資管機構的採訪,相對於美股更低的估值是外資對A股更爲樂觀的理由,其樂觀程度遠超更關注經濟下行壓力的境內投資者。各界預計,隨着政策支持不斷傳導,二季度後,A股市場有望企穩。

上投摩根副總經理兼投資副總監孫芳對記者表示,從流動性來看,2022年的政策環境會更爲友好。首先是在持續成長的板塊中尋找基本面優質的機會,選擇投資標的最終落實到的還是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情況。例如,新能源、光伏行業的產業鏈依然狀況良好,又如儲能、軍工等成長類行業的最終走勢,都和盈利息息相關。哪些板塊的成長性更高,其表現就更有相對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