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退休高峯來襲,銀髮經濟迎新機遇 來源:時代週報

第一波“嬰兒潮”退休了。

據國家統計局近六十年出生人口統計數據,1962年後我國進入一個長達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峯期,其中,1962年出生人口2400多萬。

2022年,這2400萬出生人口將幾近完全退休。

隨後幾年,1963年出生人口達到峯值,至2934萬人;直到1975年,十多年時間,全國出生人口都在2000萬人以上。據統計,上世紀60年代,出生人口高達2.39億人。

如無意外,未來幾年,這2.39億人將逐步加入退休行列。

嬰兒潮帶來人口紅利,不言而喻。但該紅利正在衰減,進入下行通道。與之相伴的,是老齡化社會的降臨。

按照國際通用標準,60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即被視爲進入老齡化社會。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736萬人,佔18.9%,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056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2%。

此外,國家統計局日前公佈,經初步覈算,2021年我國出生人口1062萬人。這一數字低於2020年的1200萬人和2019年的1465萬人。

人口老齡化、新生兒出生數量銳減、退休高峯一起到來,養老壓力將從多個方面釋放。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要兜住基本生活底線,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3億老年人 

人口的集中退休高峯往前追溯,必定有人口的生育高峯。

據貝塔研究院,自1949年以來,我國共迎來三波生育高峯:第一波是1949—1957年,彼時新中國剛建立,實施鼓勵生育政策,大量人口出生,被稱爲第一波嬰兒潮。

第二波是1962—1971年,醫療水平提升迅猛,生育意願高漲,這波嬰兒潮是截至目前最大的一波。 

第三波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初,雖然80後一代處在計劃生育的週期內,但第二波嬰兒潮出生的孩子都已到了生育年齡,人口基數較大,因此第三波嬰兒潮也被稱爲次生嬰兒潮。

隨着千萬“60後”羣體步入退休年齡,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

更重要的是,老齡化很可能形成趨勢。有數據顯示,“十四五”時期,全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人,從輕度老齡化邁入中度老齡化。

未來十年,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和比例也將繼續降低,人口撫養比將繼續提升,由低人口撫養比帶來的人口數量紅利逐步進入尾聲。

挖掘“銀髮紅利”

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是退休高峯帶來的最直接的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將使得傳統意義上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轉而向“人才紅利”轉化。因此,挖掘“銀髮紅利”也尤爲重要。

北京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柯楊對人口老齡化的處理比較樂觀,她曾表示,人口老齡化可怕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看待老人——把老人視爲包袱,會感到心情沉重;視其爲社會財富,則會發現另一種價值。

“全社會應當尊重老年人蔘與社會發展的訴求,讓他們參與社會生活。這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由之路,也不失爲緩解‘空巢之痛’的一種選擇。”

也就是說,“退而不休”可以作爲一個妥當的選擇。

在我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中,年齡較小的老年人多具有知識、經驗和技能優勢,且身體狀況較好,因此在開發利用“銀髮紅利”時蘊含巨大潛力。

然而,在當前崇尚年輕人的社會氛圍中,如何大力消除年齡歧視,引導社會尊重和接納再就業的老年人成爲解決問題的關鍵。有專家分析稱,應借鑑老齡化進程較快的發達國家處理經驗,出臺保護老年人再就業相關權益的專門法律法規,設立保障老年人權益的專職機構等。

在各項措施到位時,老人不再是“問題”而是“機會”,“銀髮經濟”背後的養老產業也是一片藍海。

據艾瑞諮詢數據,2018年中國養老市場規模已超6.5萬億,2020年達7.7萬億元,2030年或將達到22.3萬億元。

大量消費水平較高、消費理念相對較開放的中等收入人羣將在未來5—10年步入老年,品質性和享受性養老服務的需求量將呈上升趨勢。數據顯示,2015年—2019年,中國銀髮經濟市場規模(按消費額計)年複合增長率爲15.2%。

人口老齡化也將給房地產市場帶來新的變化。據貝殼研究院發佈的報告顯示,獨立居住是老年人的主流居住形態。

隨着家庭結構趨於小型化和核心化,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的比例逐漸下降,調研數據顯示,65.5%的老年人選擇獨立居住(一人獨居或與老伴同住),僅26.8%的老年人當前居住狀態是與子女同住,在80歲及以上高齡羣體中,老年人獨立居住比例達48%。

報告認爲,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增速快、高齡化特徵對社區居家養老模式帶來挑戰。因此,需要構建覆蓋住宅、室外環境、社區配套三個層面的軟性、硬性環境建設,以改善老年人現有的居住條件,營造良好的老年友好居住氛圍。

總而言之,人口紅利從青年轉向老年,這是前所未有的改變,也是前所未有的機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