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新聞網1月24日發表一篇文章稱,硬吞“民主食品”令臺灣消化不良。作者爲臺灣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祕書長曾志超。全文摘編如下:

繼被迫接收過剩的釋迦後,臺灣菸酒公司也承接2萬多瓶的立陶宛朗姆酒。二者的共通性,就是原本都是要銷往大陸。臺當局將這些食品都冠上所謂“民主”之名,提高其被接受度。可以預見在兩岸關係惡化下,所謂“民主食品”將會愈來愈多,胃納量有限的島內市場要如何消化?

依據臺“農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2021年鳳梨、蓮霧與釋迦等農產品出口大陸受挫,造成2021年農產品出口大陸數量下滑至42.6萬噸,年衰退將近一成(9.6%)。

民進黨“執政”進入第六年,依賴大陸市場的狀況完全沒有改善,大陸市場佔臺灣地區出口比重超過九成的農產品還有檳榔、蓮霧、鳳梨、釋迦、葡萄柚和柳橙6種;養殖魚類也還有午仔魚與石斑魚高度仰賴大陸市場。

蔡英文所提的所謂“解方”——開拓其他新市場,顯然沒有太大效果。

出口無方,只好強推釋迦給島內消化,“事業機構”要求認購數量高達3萬箱,而且這只是1月的額度,因而引發島內“事業員工”強烈反彈。

立陶宛生產的朗姆酒“漂流”海上,臺灣菸酒公司聲稱要“力挺”,民進黨籍民意代表林楚茵也在臉書上“力挺”。

釋迦產期爲12月至隔年4月,臺“農委會”已經規劃農曆年後第二批採購方案,島內企業能消化多少量?

而且除了釋迦外,還有其他蔬果滯銷問題,況且兩岸關係敵意螺旋上升,未來可能有其他的水果或魚類也被禁止出口,屆時這些產品也將要求比照辦理。另外,其他國家無法銷陸的產品,臺當局是否也要照單全收?

更嚴重的衝擊是,此舉系干預市場經濟,將排擠這些企業原本要採購的其他水果或產品;臺酒購入過去乏人問津的朗姆酒,同樣會影響其他酒類的銷售。

蔡英文當局主動挑釁大陸,造成兩岸關係惡化,讓臺灣農產品成爲犧牲品,再包裝成所謂“民主水果”,硬要島內喫下。市場有限的臺灣,不知還能接受多少其號稱的所謂“民主產品”?

監製 | 鄧媛

審覈 | 田欣

相關文章